吕宋果
【出处】
出自《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补》:吕宋岛中产一果,名加穵弄,外肉而内核,味苦不堪食。其初惟有一处深山峻岭生此,树甚高大,土人多不识,旅人至岛百年后,始知其中果可用。近三十年,颇悉其疗治各病,极有奇验,遂携至中国。若果之皮肉,其效尤捷。有呼为宝豆者,豆言果之形状,宝言其贵重要。
2.据《菲律宾药用植物》记载:吕宋豆种子酒浸剂可作健胃剂,有人报告,树皮及种子少量可退热,并有强壮作用(治
【拼音名】Lǚ Sònɡ Guǒ
【别名】加挖弄、宝豆、苦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ychnos ignatii Berg.[Strychnoshainanensis Merr.et Chu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茎粗,栗褐色;小枝常变态成腋生螺旋状曲钩。叶对生;叶柄长7-10mm;叶片革质,光滑,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7cm,宽3.5-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全缘,有明显的基出3条叶脉。三歧聚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长2.5-3cm;花5数,芳香;花萼裂片卵形;花冠淡黄色,花冠管远长于花冠裂片;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先端长尖,基部浅2裂;雌蕊长约1.5cm,子房2室。果实为圆形浆果,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径约10cm或更长。种子多数,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略扁,长2-2.5cm,宽约2.5cm,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呈不规则卵圆形,长1.8-2.5cm,宽约1.3cm,厚约0.5cm。全体不平坦,有钝棱。
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有稍隆起的细皱纹,少数有残留的毛茸,其部有明显的圆形种脐。质坚硬,纵剖面可见角质状、棕色的胚乳,中央具子叶2片,叶脉5-7条,胚根长3-4mm。气微,味极苦,剧毒。
以粒大、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皮表皮非腺毛长600-800(-1000)μm,直径20-30μm,弯曲或稍平直,有8-9条助状增厚,先端聚合成钝圆状,或自然裂开而成透明无色的细长棒状;毛茸易脱落或从基部折断。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硝酸1滴,即显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矾酸铵1滴,显紫色。(检查番木鳖碱)
【化学成份】
种子含番木鳖碱(strychnine),4-羟基番木鳖碱(4-hydroxystrychnine),α-可鲁勃林(α-colubrine)及β-可鲁勃林(β-colubrine),马钱子碱(brucine),伪番木鳖碱(pesudostry-chnine),伪马钱子碱(pseudobrucine),N-甲基-断-伪番木鳖碱(I-cajine),番木鳖次碱(vomicine),N-甲基-断-伪马钱子碱(novacine),马钱子碱-N-氧化物(brucine-N-oxide)[1],小檗碱(berberine)[2],16-甲氧基番木鳖碱(16-methoxystrychnine),16-乙氧基番木鳖碱(16-ethoxystrychnine),16-丙氧基番木鳖碱(16-propoxystrychnine)[3],以及马钱子甙(loganin)[2]。茎、叶中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4-羟基番木鳖碱,α-可鲁勃林及β-可鲁勃林,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N-甲基-断-伪番木鳖碱,番木鳖次碱,N-甲基-断-伪马钱子碱,马钱子碱-N-氧化物,番木鳖碱-N-氧化物(strychnine-N-oxide)[1]。
根、根茎中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番木鳖碱-N-氧化物,伪番木鳖碱[1],去甲基梅林诺宁碱(normelinonine)B,异番木鳖碱(isostrychnine),原番木鳖碱(protostrychnine),10-羟基番木鳖碱(10-hydroxystrychnine),马枯星碱(macusine)B,O-甲基马枯星碱(O-methylmasusine)B[4]。
【药理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吕宋果 腹痛泻痢 疟疾 小儿蛔虫 刀伤出血 加挖弄 宝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