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粉
【出处】《纲目》
【拼音名】Lǜ Dòu Fěn
【别名】真粉(《日用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性味】《日用本草》:味甘,凉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①《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
②汪颖《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
③《纲目》:新水调服,治霍乱转筋。
④《本经逢原》:取陈者,蜜调敷痘毒。
【用法用量】内服:水调,0.3~1两。外用:调敷或粉扑。
【注意】《日用本草》:熟者胶粘,难得克化,脾胃虚弱与病后勿食。
【附方】
①治发背内溃及诸恶毒攻心呕痛:乳香(通明者)一两(用水外浸,以乳钵研细),真绿豆粉(研)四两。上二味合研极细,每服一钱匕,新水调下。(《圣济总录》托里汤)
②治一切肿毒初起:绿豆粉(炒黄黑色),猪牙皂荚一两,为末,用米醋调敷之,皮破者油调之。(《秘传经验方》)
③治暑月疿疮: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和匀扑之。一方加蛤粉二两。(《简易方论》)
④治阴茎生疮:蚯蚓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碾涂上,干又敷之。(《朱氏集验医方》)
⑤治打扑损伤:绿豆粉新铣炒紫,新汲井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澹寮方》)
⑥治小儿痘疹十余日,湿烂不结痂者,干绿豆粉敷之。(《日用本草》)
⑦解误服热剂,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绿豆粉一两,净黄连、干葛、甘草各半两。上除绿豆粉外,余三味或晒或焙,为末,入乳钵同绿豆粉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豉汤调服。(《活幼心书》绿豆饮)
⑧解砒石毒:绿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蓝根汁调服三、五钱。(《卫生易简方》)
⑨解烧酒毒:绿豆粉烫皮,多食之,即解。(《纲目》)
⑩治霍乱吐利: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生生编》)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毒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毒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热伤气,除热故能益气也。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索粉(以绿豆粉搓线,下汤煮熟)味甘凉无毒,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