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X --> 玄参

玄参

玄参用于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Xuán Shēn

【英文名】Figwort Root

【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

药材基源: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2.Scrophularia buergeriana Miq. [S. oldhami Oliv.]

采收和储藏:栽种1年,在10-11月当茎叶枯萎时收获。挖起全株,摘下块根晒或炕到半干时,堆积盖草压实,经反复堆晒待块根内部变黑,再晒(炕)至全干。

【原形态】

1.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时互生,均具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cm,宽3.5-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成近截形,边缘具细锯齿,无毛背面脉上有毛。聚伞花序疏散形展,呈圆锥形;花梗长1-3cm,花序轴和花梗均被腺毛;萼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mm,先端5裂,不等大;雄蕊4,二强,另有一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贴生于花冠管上;子房约8mm,深绿色或暗绿色,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2.北玄参 本种与上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根呈圆柱形,有纵皱纹,表面灰褐色,有细根及细根痕。叶较小,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12cm,宽2-5cm。聚伞花序紧缩成穗状,小聚伞花天酒地序无总花梗,或有长达5mm。聚伞花序紧缩成穗状,小聚伞花序无总花裂片卵形,花冠黄绿色。蒴果卵形,长约6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坡林下。

2.喜生于湿润土壤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茎叶能经受轻霜。适应性较强,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坡均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

栽培技术 用子芽、种子、分株、扦插等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子芽繁殖。在玄参收获时,选择无病、健壮、白色、长3-4cm的子芽,从芦头上下留作繁殖材料。南方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栽种。按行距40-50cm,株距34-40cm开穴,穴深8-10cm,每穴放子芽1个,芽向上。北方以春种为主,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种,方法与冬种相同。

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从4-6月时行中耕除草3-4次。除施足基肥外,在6月中旬再追肥、培土,防止倒伏。干旱时须灌溉,使土壤湿润;多雨积水应及时排水。南方在开花期要将顶部花序摘除,促进根产膨大。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可清洁田地,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3-4次,进行防治。白绢病,可实行轮作,拔除病株、病空用石灰水消毒,选用抗病和无病子芽,用哈茨木霜进生物防治。虫害有棉红蜘蛛,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防治。蜗牛可人工捕杀,或喷洒1%石灰水。

【性状】

性状鉴别 (1)玄参 根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纵沟或横向皮孔,偶有短的细根或细根痕。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有焦糖气,味甘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2)北玄参 根圆柱形,有纵皱纹,表面灰褐色,有细根及细根痕。

以条粗壮、质坚实、断面色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玄参 后生皮层微微栓化,皮层细胞切向延长,长方形或类圆形,石细胞单个散在,或3-5个成群。韧皮射线多裂隙。导管呈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玄参  身热  烦渴  舌绛  发斑  重台  正马  玄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玄参        下一篇:细香葱

>> 返回中药词典X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