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Y --> 岩松鼠骨

岩松鼠骨

岩松鼠骨用于活血止痛。主治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Yán Sōnɡ Shǔ Gǔ

【英文名】Sciurus, Squirre bone

【别名】臊挠子骨(《中国药用动物志》)。原动物岩松鼠又名:扫毛子、石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鼠科动物岩松鼠、侧纹岩松鼠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iurotamia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2.Sciurotamias forresti(Thoma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剔净肉,取骨骼置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

1.岩松鼠,外形似松鼠,体长约22cm,重达350g。脸部有颊囊。眼大,眼周有一黄白色环。耳端无簇毛。后肢较前肢长,后足跖被毛。尾超过何等长一半以上。体背部、四肢外侧被青黄色毛。毛基为深灰色,中段为黑色,尖端为黄色。腹面、四肢内侧为浅黄灰色。颈部略带白。眼与耳间色较黄,耳背部有灰色斑。吻为深黑色。尾毛稀疏而蓬松,杂有白色长毛。夏毛较灰,冬毛偏黄。

2.侧纹岩松鼠,外形似赤腹松鼠。体长18-25cm,重约380g。耳大明显,长2.5-2.8cm。前足爪粗壮而长。后足跖完全裸出,并有一和表踝垫。尾较短,为体长3/4。体背暗棕褐色,体侧、面颊、耳背棕赭色。眼周具棕黄色眼环。两体侧从肩部到臀各有一条细窄白纹。腹面淡棕黄以,胸腹中央线呈橙黄以而喉部具纯白喉斑。其余与体背同色。但尾背的毛长而蓬松,长毛近端处具白色,形成毛外缘的白色毛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区树林、丘陵岩石较多处。以坚果及植物种子为食。

2.栖息于山区稀树灌丛、丘陵山地。营半树栖或地栖生活。早晚活动。凡例坚果、种子、树叶为食。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及四川等地。

2.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性状】生药全长约200毫米左右。骨骼上带有残肉及肌腱,头颅呈长椭圆形,上下颌带橙色门齿各一对,四肢弯曲,尾椎骨细长,排列成鞭状,有时并留有灰黄的毛。气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焙焦研粉,黄酒冲,5-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活血祛瘀之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岩松鼠骨  跌打疼痛  骨折  腰腿痹痛  臊挠子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岩松        下一篇:岩酸

>> 返回中药词典Y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