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箔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拼音名】Yín Bó
【英文名】Native silver
【别名】银薄、银页、银泊
【来源】药材基源: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tive Silver
【原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或六方晶体,惟不多见。通常多成粒状、块状、鳞片状,有时亦成网状、丝状及树枝状等产出。颜色银白,表面常变为棕红黑或灰黑色。条痕银白色,或光亮之铅灰色。光泽金属状。不透明。断口锯齿状。硬度2.5-3。比重10.1-11.1。富延展性。有良好的传 热及导电性。银在空气中不受氧化,然遇臭氧则生氧化银之薄层;易受硫化氢作用而变成黑色硫化银;不溶于盐酸,能溶于硝酸及热硫酸而生硝酸银及硫酸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自然银多形成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在含有机质的方解石脉内也常有自然银密集。此外,外生成因的自然银常见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
资源分布:产于辽宁、青海、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长宽为93.3mm2,多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银白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菲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张完整、色雪白、菲薄者为佳。
【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银(Ag)。
【鉴别】(1)取本品一小片,加硝酸约2ml,振摇,溶解,溶液无色。(检查银盐)(2)取上述溶液滴加稀盐酸,即发生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溶于氨试液,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检查银盐)
【炮制】《纲目》: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制者,反有毒矣。
【性味】辛;平;大寒;无毒
【归经】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定痫。主治心悸恍惚;惊痫癫狂;夜不安寐。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
【注意】勿炼粉入药服。
【附方】①治心虚惊悸,或因忧虑神气不安:茯神(去木)、人参、甘草(炙,锉)、龙齿各一两半,升麻、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银薄二百片,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八味捣罗为未,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米饮下,早晚食后服。(《圣济总录》镇心丸)②治小儿伏热潮发者:银箔十片,续随子一分(去皮,研),青黛一分,芦荟一分(研),胡黄连未一分,麝香一钱。上通研匀细,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煎薄荷汤下,量儿大小加减。(《小儿医方妙选》银箔丹)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银箔 心悸恍惚 惊痫癫狂 银薄 银页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