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鉴别 --> 高良姜的鉴别方法

高良姜的鉴别方法

高良姜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能。用于脘腹冷痛、疝气、胃寒呕吐、噎膈反胃、消化不良等病症。

来源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Qfficinarum hance 的根茎。高良姜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圆柱形,横走,棕红色或紫红色,有节,节处具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茎丛生,直立。叶2列,无柄,叶片狭线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明显疏钝齿,两面无毛,叶鞘开放。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具短柄,萼筒状,3浅圆裂,浅肉红色唇瓣浅肉红色,中部具紫红色条纹,蒴果不开裂,球形,被短毛,熟时橘红色。

产地与分布 主产广东徐闻、海康、海南陵水、儋县等地。此外,广西、云南等省区亦有分布。销全国。

鉴别要点 鉴别高良姜要点:一是根茎圆柱形,红棕色,具波状珂节;二是质韧、断面纤维性;三是气芳香,味辛辣。

而混淆品大高良姜,则较高良姜粗大,色浅棕,质泡,断面淡红色,气味不如高良姜浓郁;小高良姜则根条细小,色褐紫。三者比较,极易区别。

名典鉴别 ①梁?陶弘景曰:“出高良郡,二月、三月采根。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②唐?苏恭曰:“出岭南者,形大虚软,生江左细紧,亦不甚辛,其实一也。今人呼细者为杜若,大者为高良姜,亦非也。”③李珣曰:“红豆蔻生南海诸谷,高良姜子也。其苗如芦,其叶如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微带红色。嫩者入盐,累累作朵不散落,须以米槿花染令色深。善醒醉,解酒毒,无他要使也。”④宋?苏颂曰:“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内郡虽有而不堪入药。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花。”⑤明?《本草蒙筌》: “高良姜味辛、苦,气大温。高良系广属郡,今志改名高州姜。乃地土所生,形多细小而紧。结实秋收,名红豆蔻。”⑥李时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红豆蔻花丛生,叶瘦如碧芦,春末始发。初开花抽一干,有大箨包之,箨拆花见。一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每蕊有心两瓣,人比之连理也。其子亦似草豆蔻。”⑦清?《本草从新》:“良姜,出岭南高州。红豆蔻,即良姜子也。”⑧《增订伪药条辨》曰:“近有伪品色黑而暗不黄,根瘦无味。非高良所产,不可用。”

快速鉴别 根茎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及棕色波状环节,节间长0.5~1.5cm,下侧具须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粗糙不平,橙棕色。气芳香,味辛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麦冬的鉴别方法        下一篇:桔梗的鉴别方法

>> 返回中药鉴别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