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常见骨伤科疾患之一。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后外侧或向正后方突出,压迫脊神经根部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本病约占门诊青壮年腰痛患者的一半左右,也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中医“痹证”之范畴。肾虚为病之本,风、寒、湿等痹阻经络为病之标。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亏虚,气血失养,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变性,弹性减少,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方法颇多。若病症较轻、时间较短者,可予卧床休息、理疗、针灸和中药治疗;若病症较重者,宜采用理筋手法、牵引、中药及练功疗法等治疗。
手法推拿:包括脊柱正骨手法、软组织松解手法。常规轻手法松腰,配合重手法包括侧卧斜板法、伸腰扳腿法、屈髋晃腰法、按压抖动法、俯卧牵抖法。亦可采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时间4周。
牵引疗法:采用骨盆牵引带,每侧牵引重量约为10千克,时间约0.5~1小时。如采用电脑牵引床,初始重量为患者体重的30%,3天后增加至体重的50%,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体重的80%,每次牵引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可起到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常用穴位:委中、承山、昆仑、悬钟、环跳、肾俞、阿是穴。
中药内服及熏洗: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应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为主,一般常用方剂复元活血汤、独活寄生汤加减等。中药熏洗,可配合牵引前或牵引后使用。常用外洗方多用透骨草、威灵仙、三棱、莪术、五加皮、海桐皮、艾叶、川椒、白芷、红花等;亦可将煎服后的药渣用醋炒热,包布熨腰。
腰围保护:急性期或治疗期间,起床后需使用腰围固定、保护。
练功疗法:疼痛明显缓解后,开始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功能。包括飞燕点水、拱桥式、仰卧举腿、蹬空增力等功。每天早晚各20~30次,持续3~6月。练习倒走须慎重,以免扭伤或摔伤加重病情。
笔者体会,临床上治疗该病要根据病情、医疗条件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采用以上4~5种疗法综合、正规、严格治疗,才能取得良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新闻 中医综合疗法治 中医综合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