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服汤药四问
新生儿能服用中药吗?
有病服药,新生儿亦不例外,汤药只要喂服得当,新生儿亦可服用,且见效甚快。
新生儿患病,重点突出,用药时不可药味太多,煎药量以成人的1/6即可,液量以60毫升左右为宜,因胃容量较小,可多次呷服,或用奶瓶喂,也可用滴管慢慢滴入。有些发烧小儿服药困难,可把一些中药做成糊状,涂在舌上,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听医嘱常可助您的病儿药到病除。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多少合适?
小儿内服中药的剂量,依其年龄大小、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差异。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的基本原则是:以成人一般用量为基本折算,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用成人量的2/3或等同成人量,学龄期儿童可与成人量同。
小儿急病、新病,一次用量不可太大,可多次频服,但要中病即止。
剧药、毒药对病儿,除非必须使用,一般应加以避免,应从最小量开始,病热一减,即应停用。小儿用药不要同类药使用很多,防止累积超量。
怎样煎煮小儿服用的汤药?
给小儿煮汤剂与成人大致相同,但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不同于成年人。
小儿用药量很小,煎煮时要尽可能避免浪费,应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物浸透后稍有剩余为限,莫加水太多。煎药时先用旺火,煮开后改小火。一般感冒药煎开后煮15分钟,补药30分钟,常用药20分钟左右,煎一次即可。煎出剂量按年龄留存:
1岁以内为60ml~100ml;
1~6岁为150ml~200ml;
7~12岁为200ml~250ml。
随用随煎,夏季可放入冰箱保存,用时加热再服。
小儿服用中药应注意什么?
服药频率:新病、急病多分几次服药,而慢性病一日两次服用,或间断服药即可。
服药时间: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2~3小时为宜,急病则不拘于此,切不可与进餐时间太近,以免影响食欲。
根据病情:小儿发烧顿渴、汗出漓漓,中药宜冷服,并多进温水;外受寒凉,引发感冒,中药宜热服,以助发散;一般疾病中药宜温服;消导积滞药饭后服;驱虫药空腹服;丸剂和膏剂药应在清晨空腹或晚上服。
调和药味:小儿服药最恐酸苦,对此可酌加白糖,冰糖之类。苦寒中药,也可用甘草水作引,减少苦味。
服药方式:小儿服药,要根据年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能服者,可先服几口,喂少量甜水或温开水,然后再慢慢服药。拒服者,大人则要固定其手、头、用小匙将药物送入口中,使之自然咽下。学龄儿则要教会其自服。新生儿可用奶瓶喂药,或用滴管滴入。重危昏迷病儿,则可鼻饲给药。不管大孩小儿,喂服中药不要急于求成,更要防止误入气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三七保健养生的适用人群 下一篇:红枣的食用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