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痧的辨证治疗
一、辨证要点
风痧辨证要点主要是分别证候轻重。轻微发热,精神安宁,疹色淡红,分布均匀,病程在3—4天之内者为轻证,病在肺卫。壮热烦渴,疹色鲜红或紫暗,分布密集,出疹持续5-7天才见消退,病程较长者为重证,病在气营。
二、治疗原则
风痧的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为原则。邪在肺卫者,治以疏风清热透疹;邪在气营者,治以清热凉营解毒。
三、分证论治
1、邪犯肺卫
证候: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日消退,有瘙痒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时邪,郁于肺卫。疾病初起,外感风热时邪,犯于肺卫,宣发失职,则见肺卫表证,而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卫气失和,气机不舒,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故精神倦怠,胃纳不佳;邪热与气血相搏,外泄肌肤,故皮肤红疹;邪随疹透,病情较轻,则见疹点稀疏细小,分布均匀,2-3口消退;风犯肌腠,故皮疹瘙痒;邪热与气血搏结,郁于足少阳胆经,故耳后、枕部等处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苔薄白,为风热之证。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透疹。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表。牛蒡子疏风清热,与桔梗、甘草配伍清利咽喉,宣肺止咳。荆芥、薄荷;豆豉发汗解表,透疹祛邪,使邪热由肌表透泄。
耳后与枕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者,加蒲公英、夏枯草、玄参以清热解毒散结;咽喉肿痛者,加僵蚕、木蝴蝶、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皮肤瘙痒者,加蝉蜕、僵蚕祛风止痒。
2、气营两燔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哭闹,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甚则融合成片,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
分析:邪热炽盛,气营两燔。感受邪热之毒较重,邪热人里,燔灼肺胃,扰及营血,透于肌肤,发为重症风痧。邪热内传,气分热盛,故壮热、口渴;气分燔灼,内扰营血,心神不宁,故烦躁哭闹;气营两燔,血热较盛,透发肌肤,故疹色鲜红或紫暗,疹色紫暗分布密集者为热伤营血,阴血亏虚,病情较重者;邪热内盛,耗伤津液,故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洪数,为气分热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透疹。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常用药:桑叶、薄荷、牛蒡子、蝉蜕疏风清热、透疹达邪,连翘、黄芩、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清气泄热,赤芍、红花凉营活血透热转气,祛邪外出。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以清热生津;大便于结,加大黄、芒硝以泻火通腑;疹色紫暗而密者加生地、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养阴止血。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板蓝根冲剂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邪犯肺卫证。
2、清开灵冲剂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气营两燔证。
二、外治疗法
花生油50ml,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痒处,有止痒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