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儿科 --> 儿科时病 --> 夏季热 --> 暑热症辨证论治

暑热症辨证论治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

【概述】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多在6~8月。有些患儿常可连续发病数年。此病最早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医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发现,提出上实下虚的病理变化,创温下清上汤,效果显卓,此一发现已为中西医儿科界所公认。本病西医称“夏季热”。

【辩证分型】

1、脾虚气弱症状:皮肤苍白;多汗发稀,枕后发秃,肌肉松软,腹部膨大,纳食减少,大便时溏,烦躁不安,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脾虚气弱,运化失司,则肤色苍白、纳呆便溏。脾主肌肉,脾虚不能营养肌肉,则松软无力。腹部肌肉变薄,则腹部膨大。气虚表卫不固,则见多汗。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头发稀黄易脱落。

2、脾虚肝旺症状:面黄少华,发稀枕秃,夜间盗汗,纳呆食少,囟门迟闭,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出现无热抽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证候分析:除脾虚气弱相同的症状外,还出现一些肝气偏旺的症状。因肝失阴血儒养,肝木偏旺测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至动风抽搐。舌淡苔黄,脉细弦,均为脾虚肝旺的表现。

3、脾肾虚亏症状:面部多汗,四肢无力,智力不健,语言迟发,齿生过缓,立迟行迟,囱门迟闭,头方肋翻,甚至鸡胸,下肢弯曲,舌质淡少苦,脉细软无力。

证候分析:肾主骨髓,脾主肌肉,后期症重由牌及肾,出现一系列肾气虚亏的症状,如智力不健、方颅、鸡胸、齿生过缓、因门迟闭等。脾虚化源无力,表卫不固,故面?s多汗,肢软乏力。

脾虚气弱多见于佝偻病之初期,此时骨骼变化不明显,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若及时治疗,并注意饮食与护养,最易恢复。脾虚肝旺者,尤其有无热抽搐症状时,多为兼有婴儿手足搐溺症,多在1岁以内发病。脾肾虚亏多见于佝偻病较重者,肾主骨,肾气虚亏必然出现一系列骨胳方面变化,往往会遗有骨胳畸形。

【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 麦冬10克黄连3克 竹叶6克 知母10克 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 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 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桑嫖蛸10克 莲须6克 天花粉10克 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暑热症辨证论治  夏季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夏季热的病因与诊断        下一篇:暑热症治疗

>> 返回夏季热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