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温灸膏治疗脾胃虚寒型泄泻的临床观察
脾胃虚寒型泄泻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发病后,进食、肠道代谢、吸收及日常生活都将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近2年来运用代温灸膏治疗脾胃虚寒型泄泻4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病例来源
40例患者均为社区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 女28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6岁;病程4个月~20年不等。全部病例均无结肠器质性疾病, 全部病例无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肠功能紊乱,符合脾胃虚寒型泄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脾胃虚寒型泄泻的诊断标准如下:患者面色萎黄,大便稀薄,泄泻每日在4次以上,甚达10多次,大便呈清水样,食后作泻或晨起腹痛,泄后痛止。脘腹发凉发胀,精神不振,四肢不温,腹痛得温则舒,脉象缓弱、舌苔淡白。
纳入标准
年龄在18~65岁之间, 符合脾胃虚寒型泄泻的诊断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经大便常规、血生化、腹部B超等检查未发现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患者;不符合脾胃虚寒型泄泻诊断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甲亢、精神病患者;因感染或器质性疾病等因素引发的泄泻患者;排除脐周等处皮肤破损的患者;对代温灸膏等膏贴药物过敏的患者。
选穴
腹部取中脘、建里、天枢、腹结、府舍;下肢取足三里、上巨虚。除中脘、建里外,其余穴位均双侧取穴。选取以上穴位后,用酒精消毒皮肤,取代温灸膏,每穴贴敷一贴,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决定贴敷时间,建议患者使用2~4h/次,1次/d,7h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
疗效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大便习惯及性状无改善。
有效: 临床症状减轻, 发作频率减少, 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
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习惯及性状恢复正常。
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便秘、皮肤过敏等。
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经以上2个疗程治疗后, 痊愈16例, 占40%;有效21例, 占52.5%;无效3 例, 占7.5%。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未出现便秘的现象,除皮肤潮红外,未出现其他过敏现象。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 年。平时一吃生冷瓜果或饮食稍油腻,腹痛腹泻症状立即出现。既往体健, 否认其他病史。查体:形体适中,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纳呆,夜寐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肠鸣音正常。诊断:脾胃虚寒型泄泻。采用以上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面色转红润,腹痛、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续疗程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虚寒型泄泻的发病机制为:脾虚失运,体内水谷不化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混杂而下,诱发泄泻。脾胃虚寒型泄泻迁延难愈,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中脘为胃募穴,腑会穴与建里相配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作用, 天枢为大肠募穴,主治绕脐腹痛,泄泻、便秘等各种肠道疾病。腹结、府舍属于足太阴脾经穴,均可治疗腹痛、泄泻等腹部疾病。足三里、上巨虚为远道取穴,均属足阳明胃经,分别为胃、大肠下合穴,因此可治疗肠道各种疾病。
代温灸膏由辣椒、生姜、肉桂、肉桂油等中药制成,其中辣椒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的作用;肉桂具有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的功效;肉桂油能祛风健胃,同时增加透皮吸收的作用。代温灸膏敷贴不仅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镇痛,祛除寒湿之邪,运化经脉之气,外治筋骨,内调脏腑,而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治咳嗽药膏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