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脐疗 --> 脐疗临床 --> 痛经脐疗方一

痛经脐疗方一

白芥子15克,面粉150克。白芥子捣为细末,加入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趁热贴脐上,3~4小时痛即止,若不效可再敷1次。用于痛经。

1方

【药物】白芥子15克,面粉150克。

【制法】白芥子捣为细末,加入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

【用法】趁热贴脐上,3~4小时痛即止,若不效可再敷1次。用于痛经。

【出处】《内病外治》、《大众中医药》。

2方

【药物】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

【用法】乘热(以不烫皮肤为度)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即效。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出处】《生活百事通》。

3方(乳没散)

【药物】肉桂、没药各等份。

【制法】研细末,水调为药饼。

【用法】贴脐,胶布固定。用于痛经。

【疗效】治疗痛经38例,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

【出处】《穴位贴药与熨洗浸疗法》。

4方

【药物】山楂葛根乳香、没药、山甲、川朴各100克,白芍150克,甘草桂枝各30克,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共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山甲、川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贮藏待用。

【用法】于经前3~5天,用温水洗净擦干脐部后,取上药0.2~0.25克,气滞血瘀型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型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来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用于痛经。

【疗效】治疗痛经38例,痊愈6例,显效18例,改善9例,无效5例。在有效的33例中,均在用药1次后,腹痛即明显改善。

【验案】患者,23岁,未婚,1979年12月25日就诊。自经期浸用凉水后,每次来潮腹痛、恶心已两年,经量一般,色红,时有血块,舌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属寒湿凝滞型,予上法3个月,自用药第2个月开始,每次经来无任何不适感,至今未复发。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5方(痛经外敷散)

【药物】当归、吴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

【制法】先将当归、吴萸、肉桂、细辛共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研细末加樟脑备用。

【用法】经前3天取药粉3克1包,用黄酒数滴拌成浆糊状,外敷脐中,用护伤膏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经行3天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或仅有微痛为止。用于痛经。

【疗效】许曼理于1984年介绍治痛经62例,治愈4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又于1985年介绍治疗92例,治愈7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2例系药物过敏);郭明全1989年介绍,治疗本病,收效尚佳。

【验案】患者,女,21岁,未婚。痛经7年,每经行量少不畅,色黑,腹部疼痛颇剧,且胀喜按,苔薄白,脉细。证属寒湿夹气,阻于胞中。用痛经外敷散1次,症状减轻,第2月再用1次,痛经治愈。至今1年多未复发。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四川中医》。

6方(痛经1号)

【药物】全当归、大川芎、制香附赤芍桃仁各9克,延胡索、上肉桂各12克,生蒲黄9克,琥珀末1.5克。

【制法】研为细末,贮备。

【用法】在经前1~2天或行经时取3克,用30%酒精调和,湿敷于脐部,外衬护创胶或用纱布、橡皮膏固定,日换1次(夏天可换2次),连敷3~4天为1个疗程。用于原发性痛经。

【疗效】治疗17例,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4例。

【验案】患者,女,28岁,1984年6月8日初诊。自16岁初潮即患痛经,汛量少而不畅,刻下恰逢汛期,少腹阵痛难忍,苔薄质偏黯,脉沉弦。证属血滞胞络,气机不畅。予痛经1号外敷脐部,敷药15分钟后疼痛缓解,以后逐月减轻,行经恢复正常,期间未服任何镇痛西药。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7方(太乙

【药物】元参、白芷、当归、赤芍、肉桂、大黄、生地各30克,麻油1000克,黄丹360克。

【制法】前7味药同麻油入铜锅内,煎至黑,滤去渣,再加入黄丹,煎成滴水捻软硬得中,即成膏矣。

【用法】用时取枣大1块,摊膏皮上,贴肚脐正中。用于血瘀痛经,确有良效。

【验案】患者,女,28岁,1984年12月8日初诊。3月前适逢经行时与家人斗气,即小腹胀痛。近3月来经量渐少,经色紫黯有块,有时呈腐肉片样物,块下疼痛暂减,舌质紫黯,舌边有瘀点,脉沉而弦。证属血瘀痛经。遂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索、香附、大黄、甘草,3剂效微。改用太乙膏贴肚脐,10日后再换1次,自此痛经竟未再犯,经色质量亦趋正常。

【出处】《串雅内编》、《外科理例》、《辽宁中医杂志》。

8方

【药物】台麝0.3克,槐树白皮1块,艾绒适量。

【用法】将麝香放于脐上,盖槐树白皮灸之,6~7壮脐部可起一泡,用针刺破黄水即愈。用于痛经。

【验案】患者,女,35岁。1988年9月7日初诊。经行少腹剧痛1年,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终不能愈。刻诊:面色无华,舌苔白腻,脉沉而紧。遂以上法灸之,待脐部起泡,以针刺破,使黄水流净,外敷玉红膏令愈。1次痛经而痊,观察1年未犯。

【出处】杜绵绣《中医验方集绵》、《辽宁中医杂志》。

9方

【药物】白芷、五灵脂、青盐各6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将脐部用湿布擦净后,放药末3克于脐上,上盖生姜1片,用艾灸,以自觉脐内有温暖为度,2日1次。用于痛经。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方

【药物】白芷8克,五灵脂15克,炒蒲黄10克,盐5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用法】于经前5-7天,取药末3克,纳脐内,上置生姜片,用艾炷灸2~3壮,以脐内有热感为度,然后,药末用胶布固定,月经过去停止。用于痛经。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1方

【药物】山楂100克,葛根浸膏10克,甘草浸膏5克,白芍150克,乳没醇浸液70毫升,鸡矢藤挥发油1毫升,细辛挥发油1毫升,冰片少许。

【制法】前4味药烘干研面,加入乳没醇浸液,烘干后,再加入鸡矢藤挥发油、细辛挥发油、冰片。备用。

【用法】每次0.2克,食醋调糊敷脐,于月经来潮前2天或初感痛前2天使用,月经来潮后痛止即可去药。一般在痛时用药可使疼痛缓解,痛前用药可止痛,经期错后者可恢复正常。用于痛经。

【验案】患者,女,32岁,已婚。痛经史19年。13岁初潮,周期30天左右,经期7天。经来第1天少腹痛,约待续2天,一般腹痛能忍,15岁后经痛加剧,28岁生第一胎后仍有经痛,量不多,无血块,伴有腰痛,有时不能坚待上班。1978年5月11日用本法治疗,第2天痛止,下次来潮即不再痛经,经量比以前稍多。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2方

【药物】生盐半斤,白酒适量。

【制法】将生盐放锅内炒热,入白酒和匀,再炒片刻,用布包好。

【用法】趁热贵于肚跻、小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连褽数日,以愈为度。用于气血淤滞型痛经。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13方

【药物】蜣螂1条,威灵仙9克,米双酒少许。

【制法】将前2味药烘干,研为细末,入米双酒和匀。

【用法】敷跻部,外盖纱布和胶布,每晚睡前贴敷,第2天早上除去,连用5~7次为1个疗程。用于气血淤滞型痛经。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备注】亦治闭经。

14方

【药物】乌药砂仁木香、元胡、香附、甘草各适量。

【制法】研细末,酒调成膏状。

【用法】敷脐。用于寒性痛经。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备注】亦治胎死不下。

15方(透刺神阙法)

【用法】取3寸毫针,从气海穴(脐下1.5寸)皮下进针,针尖向脐中方向斜刺1.5~2.0寸,持续缓慢捻针3~5分钟起针,每日1次。用于痛经。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6):封底,1983。

【备注】亦治膀胱炎、遗精。

16方(葱白熨脐法)

【药物】葱白5根。

【制法】捣烂,放锅内炒热。

【用法】敷脐,早晚各1次,月经来潮前5天用至月经来潮为止,连用3~5个月。用于痛经。

【验案】患者,女,20岁,未婚,1986年2月16日诊。14岁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少腹疼痛不已,屡治无效。此属寒羁少腹胞宫。遂用上法,连用6天月汛至,腹未痛,后3个月内每经潮前5天用此法,腹未痛,随访1年,未复发。

【出处】《四川中医》。

17方(隔盐灸脐法)

【用法】先用凡士林涂脐中,再用麻纸盖于穴上,纸中央(即穴中心)放二分厚的小颗粒青盐,然后用压舌板压平。放置大艾炷(下阔3—5分,高5分,呈圆锥状)灸之。壮数多少应根据患者年龄大小、病的久暂、病情的轻重、耐受程度等灵活运用。用于痛经。

【验案】患者,女,21岁,藏族,1971年9月6日初诊。两年前月经期因突然冒雨,遂即腹痛几不能支,嗣后每次来月经有规律的小腹冷痛,有时向少腹两侧抽痛,迨月水既见,其痛亦缓,伴腰脊酸痛,小腹发凉。热敷后疼痛稍缓,常年怕冷,经血量少,色淡,偶有小血块,舌苔白腻,舌边有2个小瘀点,脉沉紧。用上法在每次行经前2天施灸神阙,经灸治4次,2个月经周期,腹痛止,它症亦除。

【出处】《陕西中医函授》。

【备注】亦治中风脱证、脱肛、虚喘、腰痛、阳痿等。

18方(阿魏麝香化疾膏)

【药物】阿魏50克,生山甲60克,独活60克,生地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白芷60克,天麻60克,官桂60克,赤芍60克,元参60克,松香60克,木鳖子30克,麝香3克。

【制法】除乳香、没药、麝香外,用香油12斤炸枯去渣,加黄丹7斤收膏;待凉掺入研细的乳香、没药、麝香搅匀。

【用法】微火化开,贴肚脐。用于痛经。

【出处】《中国膏药学》。

【备注】亦治腹痛、鹤膝风。

19方

【药物】食盐、葱白、生姜各适量。

【制法】共捣烂,炒热。

【用法】熨脐部。用于痛经。

【出处】《中级医刊》。

20方

【药物】细辛适量。

【制法】研细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痛经  脐疗方  白芥子  肉桂  山楂  《内病外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痛经脐疗方二        下一篇:月经不调脐疗方

>> 返回脐疗临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