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脐疗 --> 脐疗临床 --> 小儿腹泻脐疗方三

小儿腹泻脐疗方三

吴茱萸、桂楠(即肉桂中的桂板)、广木香各5克,公丁香、地榆各4克。共为细末,过筛备用。取上药放置肚脐上,上盖海绵或绒布一块,再用纱布包扎,48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用2~4次多见效。用于小儿腹泻。

41方(温脐散)

【药物】吴茱萸、桂楠(即肉桂中的桂板)、广木香各5克,公丁香地榆各4克。

【制法】共为细末,过筛备用。

【用法】取上药放置肚脐上,上盖海绵或绒布一块,再用纱布包扎,48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用2~4次多见效。用于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杂志》。

42方(温脐散)

【药物】附片、干姜、吴茱萸、五倍子茯苓白术等。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10~15克,用加热的食醋调成糊状,放入布袋内,然后趁热置于小儿肚脐处,外用纱布或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疗32例,痊愈31例,另1例因随访困难结果不明,一般2~5天痊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43方(吴萸胡椒散)

【药物】吴茱萸6克,苍术7克,白胡椒2克,肉桂3克,枯矾3克。

【制法】共为细末,分为3等份。

【用法】每用1份,用食醋调匀,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疗156例,痊愈14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2%,一般1~3天痊愈。

【出处】《陕西中医》。

44方

【药物】吴茱萸20克。

【制法】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糊状。

【用法】敷在脐周,以神阙穴为中心,范围包括下院穴、天枢穴、气海穴,上盖塑料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泄泻。

【疗效】治疗96例,敷药1次治愈37例,2次治愈51例,3次治愈5例,好转3例。

【验案】患者,女,2个月。泄泻2天,为水样便,每日6~8次,伴腹胀呕吐,舌苔白腻,指纹隐见淡红,证属脾虚泄泻,用上法敷药24小时后,大便转为每日3次软便,又敷1次即愈。

【出处】《陕西中医》。

45方

【药物】胡椒适量。

【制法】研细末。

【用法】敷脐,胶布或麝香虎骨膏或布带固定,4-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小儿腹泻。

【疗效】陈长义用胡椒粉(黑白均可)1克,撒在大米饭圆饼(1厘米左右)的中央,贴在肚脐上,布带缚住,4~8小时去掉,治疗婴幼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56人,一般1次腹泻即止,最多3次即愈。马雅彬等用白胡椒1~2粒填脐,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治轻型婴幼儿腹泻209例,痊愈139例,有效31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81.30%。山素萍用胡椒(黑白均可)l~3克,敷脐及脐周,麝香虎骨膏固定,治疗10例1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除1例因脱水较重改用补液治疗外,其余全部治愈。陈鸿立用黑色或白色胡椒,1岁l粒,填脐,治小儿迁延型腹泻37例,治愈32例,好转5例。

【出处】《陕西中医》;《河北中医》;《陕西中医》;《浙江中医杂志》。

46方

【药物】车前草滑石各3克,黄芩2克,黄连1克。

【制法】共研细末,以温水调成小指头大小1丸。

【用法】填于肚脐,用伤湿止痛膏固封,1日换药1次。用于婴儿腹泻属热型者。

【疗效】治疗3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出处】《传统医药综合信息》。

47方

【药物】干姜、丁香各3克,五倍子1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以干粉1勺填入患儿脐中,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属寒型者。

【出处】《传统医药综合信息》(内部资料)1990年9月15日。

48方

【药物】小茴香、肉桂、丁香、五倍子、苍术、木香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温水调和。

【用法】敷脐,每日1次,连用5天,少数有脱水征象者予口服ORS。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疗90例,治愈5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

【出处】《新中医》。

49方

【药物】白胡椒4克,肉桂、丁香各2克,藿香3克。

【制法】研成细末,混匀装瓶密封备用。

【用法】每用1~3克调敷脐部,每日1次,胶布固定。用于脾虚型、脾肾阳虚型、风

寒型之腹泻,湿热型忌用。

【疗效】适证治疗10例,均在用药2~3次后痊愈。

【出处】《新中医》。

50方

【药物】胡椒粉3克,广丹1克,米油(煮米粥时浮在上层的稀汁)适量。

【制法】把胡椒粉、广丹拌均匀,再用米油调成糊状,均匀地摊在纱布上。

【用法】以肚脐为中心紧贴,24小时更换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疗78例,痊愈4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2.3%。

【出处】《新疆中医药》。

51方

【药物】云南白药1克。

【制法】用60%~70%酒精调成糊状。

【用法】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或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3~4天为1疗程。用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疗效】沈云生治疗40例,1~4天全部治愈,痊愈日数平均1.7天。孟玉蓉等治疗52例,1~3天治愈4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38%;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差异非常显着(P<0.01),说明本方法优于一般疗法。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1):670,1988;《中国医药学报》。

52方(红灵丹)

【用法】病情较轻,每天泻3~5次者,用红灵丹0.15—0.3克,放入脐内,外用胶布或薄膏药外贴,24小时后如泻未止,再换药1次;病程较久,每日泄泻5次以上者,用上法的同时,再用红灵丹0.15~0.3克,硫黄粉0.1~0.15克,贴于龟尾穴。用于小儿泄泻。

【疗效】一般轻症多在1~2天获效,如用2~3次无效,则宜改用或配合内服药治疗。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6):179,1965。

53方

【药物】车前子6克,丁香2克,肉桂4克。

【制法】各研细末和匀。

【用法】取粉末2克,置于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每隔2天换药1次。用于小儿脾虚泄泻,一般1次即能获效。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54方

【药物】清凉油1盒。

【用法】每用少许涂擦患儿神阙穴和长强穴,每日2次。用于小儿腹部受凉而引起的寒泻(非细菌性腹泻),止泻效果明显。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55方(针神阙穴下缘法)

【用法】患儿平卧,腰部须使着实,神阙下缘常规消毒后进针6~8分,手法用平补平泻,捻转5~7次,不留针。发热者加针曲池,呕吐者加内关,腹胀加足三里,均不留针。用于夏秋季节小儿腹泻。

【疗效】治疗210例,针刺l次止泻者154例,针2次者44例,针2次泻不止而转用他法者12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56方(针跻中四边穴法)

【用法】选用28~30号l寸细毫针,直刺1~2分或2~5分深,多捻转,速度稍快1~2次生少,反复捻转6~8次,幅度160°~200°,然后出针。根据病情可酌配脾俞阴陵泉命门大肠俞等穴,均不留针。用于小儿泄泻。

【疗效】冶疗150例,效果显着。

【出处】《光明中医》。

57方

【药物】樟脑、松香、朱砂、白矶各等份。

【制法】分别研细,先研朱砂、白矶,再研樟脑、松香,然后混匀,收装瓶内,勿令泄气,3~5日后即融合成膏状。

【用法】用时挑少许,捻如绿豆大或黄豆大,置脐中,以膏药覆盖。一般用后6~10小时即起治疗作用。

【出处】《江苏中医》。

58方(脐部拔火罐法)

【用法】用口径4厘米型火罐,于脐窝处拔一罐,隔l天或隔2天1次。用于小儿腹泻。

【出处】《中医杂志》。

59方

【药物】吴萸子30克,丁香6克,胡椒30粒。

【制法】研细末。

【用法】每次用1.5克调适量凡士林敷脐部。用于小儿腹泻。

【出处】《新中医》。

60方

【药物】酒饼丸。

【制法】研成粉末,用醋调成糊状。

【用法】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5~8小时后去掉。结合禁食,有脱水及酸中毒者,应给予输液及纠正酸中毒。用于小儿腹泻。

【验案】患者,男,1岁半。腹泻1天(7~9次),粪便为蛋花样,伴呕吐低烧,有轻度脱水。经酒饼丸敷脐1次,并予禁食,8小时后痊愈。

【出处】《广西赤脚医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儿腹泻  脐疗方  吴茱萸  附片  车前草  《中医杂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腹泻脐疗方四        下一篇:小儿腹泻脐疗方二

>> 返回脐疗临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