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脐疗方
1方
【药物】臭草、清油。
【制法】清油煎臭草。
【用法】捣敷脐上。用于小儿腹部蛔虫。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2方
【药物】白杨树皮、石蒜各30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敷包脐眼。用于蛔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
【药物】白杨30-60克。
【制法】捣绒。
【用法】敷肚脐。
【出处】《贵州草药》。
4方
【制法】加水熬成膏。
【用法】外包患儿脐眼,即下蛔虫。用于蛔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5方
【药物】火葱30克蜂蜜15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包脐眼,每日1次,蛔虫自下。用于蛔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6方
【药物】梧桐树皮60克,吴萸树根皮15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包脐眼,蛔虫由大便下,包时不得超过3个小时,否则有损中气,引起惊厥。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7方
【药物】韭菜蔸10个,葱蔸10个,鲜苦楝根皮125克,艾叶15克,花椒10克,橘叶30克,莪术6克,芒硝15克,酒药子1粒。
【制法】先将艾叶、酒药子、花椒、莪术、芒硝研成细末,再将鲜韭菜蔸、鲜葱蔸、橘叶、鲜苦楝根皮切碎,之后,二药混合,加酒炒热。
【用法】敷于脐部及患处(胆道蛔虫敷剑突下),外用包巾固定缚紧。敷药要保持37°C以上的温度,可用暖水袋或盐水瓶保温。药干后再加酒炒热重敷。每日l剂,重者可用2剂。用于蛔虫病腹痛。
【疗效】治疗408例(胆道蛔虫病157例,蛔虫性肠梗阻91例,肠蛔虫160例),除l例蛔虫性肠梗阻,肠壁血运障碍,并发腹膜炎敷药1剂无效外,其余全部治愈,敷药最少者1剂,最多者4剂,平均1.5剂。其中大便排出蛔虫者217例。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8方(苦楝树皮合剂)
【药物】鲜苦楝树皮150克,鲜葱白100克。
【制法】共捣烂,加醋适量调匀,用面粉少量制成团状药饼。
【用法】外敷腹部脐周。待药物干燥后换药,直至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并排出蛔虫为止。但一般不超过48小时。伴失水酸中毒者,应同时补液予以纠正。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疗效】治30例,24小时以内症状缓解者20例,48小时以内者8例,48小时以上者2例。药后排出蛔虫时间在24小时以内者9例,48小时以内者11例,48小时以上者10例。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9方
【药物】雄黄适量,鸡蛋1个。
【制法】雄黄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膏。
【用法】贴脐。用于虫痛。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0方
【药物】槟榔10克,苦楝皮10克,使君肉6克。
【制法】研碎,调湿。
【用法】敷于脐上。用于蛔虫病。
【出处】《乡村医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蛔虫病 脐疗方 小儿腹部蛔虫 肚脐 蛔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