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龙
朱海龙,男,1931年11月出生于武汉市,汉族,祖籍江西高安。现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1958年5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1958~1961年参加卫生部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重庆班学习(二半年)。毕业后分配至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即重庆中医研究所),从事脉管炎、急腹症、消化系统和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老中医的继承、整理工作。1973年调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1978年开始从事脾胃学说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医30载,积有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对内、外科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与肛肠疾病的防治,对慢性胃炎、结肠炎、急腹症、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等疗效显著,并能应用中医药、注射、结扎、挂线、激光等新技术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复杂性肛痿和直肠脱垂等,研究成果曾获省科技四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篇。现为徐州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中医药研究室、附院中医科副主任。并担任江苏省中医急症研究会高热协作组副组长,徐州市中医学会理事。
1962年选择了以“活血化瘀”为主辨证论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课题,由于疗效突出,论文参加了全国首届脉管炎专题讨论会,并在全国性中医刊物上发表。欲要提高辨证论治的整体水平和专病群体的治疗效果,必须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辩证论治的形式。有鉴于此,1978年起,与内科消化组合作,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观察对象,采取胃镜与病检确诊,根据中西医理论和初步临床验证,研制成胃安Ⅰ号丸、胃安Ⅱ号丸,将应观察的证候予以量化,分肝胃气滞与胃阴不足二型,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系国内首次大宗病例报道,引起国内外重视,被译成英文(中医杂志英文版)、日文(日本神户中医研究会)向国外介绍。
主要论著:“辨证论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8例的疗效探讨”《中医杂志》,“肛管直肠癌并发阿米巴性坐骨直肠窝脓肿”《实用外科杂志》等7篇,均已发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风寒感冒吃什么药?面色苍白或因肾阳虚,肾合jjn助您抵御“雨水”风寒
- 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怎么办?面色苍白或是肾阳不足,肾合jjn助你抵御“雨水”侵扰
-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和症状:精血不足是根源,肾合jjn助你抵御“雨水”侵袭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