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赵文魁
生平简介
赵文魁,字友琴,浙江绍兴人。生于1873年,卒于1934年,终年61岁。祖上业医,三代御医。至赵文魁时已居住北京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1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遂承家学,继父业而进入太医院。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主管太医院事务。宣统年间,又被赐头品花瓴顶带,兼管御药房、御药库。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疗效颇佳。上世纪30年代初,京都痧疹猖撅,即猩红热。他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致早逝。
生平著作
赵文魁,字友琴,浙江绍兴人。生于1873年,卒于1934年,终年61岁。祖上业医,三代御医。至赵文魁时已居住北京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1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遂承家学,继父业而进入太医院。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主管太医院事务。宣统年间,又被赐头品花瓴顶带,兼管御药房、御药库。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疗效颇佳。上世纪30年代初,京都痧疹猖撅,即猩红热。他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致早逝。其子赵绍琴,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成《赵文魁医案选》、《文魁脉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术思想
赵氏身为御医,出入宫内,多以脉诊论病定夺,故于脉学一道,致力最深。他认为,凡病皆根于内而形诸外。症或有假不可凭者,而脉必无假而诊知其本。故若能于诊脉上痛下功夫,则临证诊治必能切中病机而无误诊误治之虞,逐步形成了辨脉求本的独特学术思想。其治杂病,注重祛邪。他博采众家,学验识广,师古而不泥古,在脉学、温病、杂病等多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如他认为,透热转气一法,可贯穿卫、气、营、血治疗的各个阶段。他精究李时珍脉学,以表、里、虚、实、寒、热、气、血八纲统领27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浮、中、按、沉诊脉四法,突破古之定见。
临床经验
赵氏于温热病多所心得,认为凡温热病,莫不由内热久郁,复感温邪,内外合邪,故为高热,甚则神昏。虽然高热如炙,切不可因之而专进寒凉,因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过用寒凉,每致冰伏其邪,增重其郁,愈使热邪难出,而有遏邪入营血之虞。凡初起高热,邪在卫分者,必用疏卫之法,辛凉清宣,宣调肺气,使三焦通畅,营卫调和,自然微汗而愈。若邪热内传,尚未完全入气者,当以疏卫为主,略加消气之品,仍使邪由卫分宣散而出。若热全入气分,姑可放手清气,但也须少加疏卫之品,以使邪有外透之机。邪热入营,当用透热转气之法,切勿纯用凉营清热之品,当视其兼邪之所在,食滞者消其食,痰结者化其痰,瘀阻者行其瘀,湿郁者化其湿,必使体内分毫无滞,气机畅达,则里热自可逐出气分而解。对于血分证治,亦当仿此。他的这一针对温病的治疗学思想,既符合临床实际,有效地指导温病的治疗,又防止机械地划分卫、气、营、血病程,创意性地揭示了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内涵。
后世影响
赵文魁出身御医,医道高玄。其子赵绍琴继承家学,对温病学尤有心得,为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