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妁
义妁
义妁,女,西汉时期河东(今山西省夏县北)人,她是我国正史所载最早的女名医,为西汉河内都尉义纵之姊。义妁从小对草药感兴趣,十多岁就上山采药草,捣烂后为伤者敷治外伤。后来她就专门学医。她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是从如下两个渠道获取的。
(一)收集“医书”自学,以获得必要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
(二)广泛向民间医生学习医疗技术和各种医方、秘方,再充实后为我所用,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在这方面义妁的做法是:(1)凡是路过家乡的医生(郎中),她都要当面请教和学习有关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直到弄懂搞通为止。 (2)打听家乡附近民间医生住处,尤其是名医,总是一个个登门拜访,请教医理、医方及日常医疗实践中碰到的疑难病例。
这样双管齐下,义妁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日益上进,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没有几年,她不仅学会一般医生使用的“切脉治病”等医疗方法,而且学会了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疗法——针灸疗法。义妁为病人治病往往是必先切其脉,乃治之,汤药与针灸兼施,屡建奇效,所以治愈率很高,活人无数,远近闻名。每日来找义妁治病的,不仅有本乡的平民百姓,也有外地人和达官贵人。在频繁的日常医疗实践中,义妁积累了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从而成为西汉时期医术高超的女医师。
治好重症病人,被誉为神医
一天,义妁的诊所来了一个重症病人。病人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气;腹部膨隆,肚子比将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生命垂危。
义妁立刻给病人就诊。她按了病人的脉,感觉还有轻微跳动,便赶紧取出银针,选好穴位,扎了几下。接着,她又掏出一包事先配好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并用柔软的热毛巾覆于药粉上,进行热敷。同时,她还给病人灌了煎好的汤药。这样连续进行几天,病人的肚子竞奇迹般瘪了下去,而且病人还能下床活动了。
附近群众见到义妁的医术如此高超,能将病人起死回生,便称赞她是女神医。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宫廷女医师
义妁医术高超的名声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各地,以至到她的诊所中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汉武帝在位(前140-前88)时,闻知义妁的医名,也下诏征她进宫,并授以“女侍医”官职,专为皇太后进行医疗服务。义妁深受太后的器重,每逢过年过节,皇太后赏赐左右,义妁往往是所得最多的一个。
中国封建王朝的宫廷医疗机构(称太医院)历来都只有男性医生,从未有过女性医生。义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宫廷医师,这是对历来“医生职业是男性专利”的一个重大突破。
实事求是推荐人才
义妁以高超的医术受到皇太后的器重,太后也十分关心义妁家属的生活情况。一天,太后问义妁:“你有儿子和兄弟可以为官吗?”义妁答道:“虽有子侄,均属平平,不能为官。唯有弟义纵,为人刚正、刻苦好学,尚闲居在家。”于是,太后请汉武帝给义纵册封了党郡中令的官职。义纵在任上勤理政事,执法严谨,不避贵戚,因而“县无逋事,举第一”。之后,义纵又迁官长陵令、长安令以及河内都尉,还灭了豪强穰氏之属,于是吏民震恐,道不拾遗。
义妁这种任人唯贤、不是任人唯亲地向皇太后推荐人才的行为,直到今天,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