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
病,脉浮而促者,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

脉促,谓数而时止,如趋者过急,忽一蹶然,其势甚急,故以辛凉透表重剂,逐邪外出则愈。

〔减味竹叶石膏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竹叶〔五钱〕、石膏〔八钱〕、麦冬〔六钱〕、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一时服一杯,约三时令尽。

3.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

以阳明温病发端者,指首条所列阳明证而言也,后凡言阳明温病者仿此。诸证悉有,以非下不可,微则未至十分亢害。但以小承气通和胃气则愈,无庸芒硝之软坚也。

4.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

汗多,津液散而大便结,苔见干黄,谵语因结粪而然,故宜承气。

5.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先与牛黄丸;不大便,再与调胃承气汤。

无汗而小便不利,则大便未定成硬,谵语之不因燥屎可知。不因燥屎而谵语者,犹系心包络证也。故先与牛黄丸以开内窍,服牛黄丸内窍开,大便当下;盖牛黄丸亦有下大便之功能。其仍然不下者,无汗,则外不通,大小便俱闭,则内不通,邪之深结于阴可知,故取芒硝之咸寒,大黄甘草之甘苦寒,不取枳朴之辛燥也。伤寒之谵语,舍燥屎无他证,一则寒邪不兼秽浊,二则由太阳而阳明。温病谵语,有因燥屎,有因邪陷心包,一则温多兼秽,二则自上焦心肺而来,学者常须察识,不可岐路亡羊也。

6.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

此一条须细辨其的似火极似水,热极而厥之证,方可用之。全在目赤,小便赤,腹满坚,喜凉饮定之。

7.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

热结旁流,非气之不通,不用枳朴。独取芒硝人阴,以解热结。反以甘草缓芒硝急趋之性,使之留中解结,不然,结不下而水独行,徒使药性伤人也。吴又可用大承气汤者非是。

8.阳明温病,实热壅塞为哕者,下之。连声哕者,中焦。声断续,时微时甚者,属下焦。

《金匮》谓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阳明实热之哕,下之里气得通则止,但其兼证之轻重,难以预料,故但云下之而不定方,以俟临证者自为采取耳。再按中焦实证之哕,哕必连声紧促者,胃气大实,逼迫肺气,不得下降,两相攻击而然。若或断或续,乃下焦冲虚之哕,其哕之来路也远,故其声断续也,治属下焦。

9.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脉不实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下利谵语,柯氏谓肠虚胃实,故取大黄之濡胃,无庸芒硝之润肠。本论有脉实、脉滑疾、脉不实之辨,恐心包络之谵语,而误以承气下之也,仍主芳香开窍法。

〔小承气汤方〕苦辛通法重剂。

大黄〔五钱〕、厚朴〔二钱〕、枳实〔一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宿粪,止后服,不知,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热淫于内,治以碱寒,佐以甘苦法。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中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 返回温病条辨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