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温病条辨》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家之论而已哉?瑭因辨寒病之源于水,温病之源于火也,而并及之。

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不缓则非太阳中风矣,不紧则非太阳伤寒矣。动数者风火相煽之象,《经》谓之躁。两寸独大,火克金也。尺肤热,尺部肌肤热甚,火反克水也。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与太阳中风无异,此处最足以相混,于何辨之?于脉动数不缓不紧,证有或渴或咳,尺热午后热甚辨之。太阳头痛,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至头与项,而项强头痛也。太阴之头痛,肺主天气,天气郁则头亦痛也,且春气在头,又火炎上也。吴又可谓浮泛太阳经者,臆说也。伤寒之恶寒,太阳属寒水而主表,故恶风寒。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太阳病则周身之阳气郁,故身热。肺主化气,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亦热也。太阳自汗,风疏卫也。太阴自汗,皮毛开也。肺亦主卫。渴,火克金也。咳,肺气郁也。午后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按仲景《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名曰温病,桂枝汤主之。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液,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荣卫,温病初起,原可用之,此处即变易前法,恶风寒者,主以桂枝,不恶风寒,主以辛凉者,非敢擅违古训也。仲景所云: 不恶风寒者,非全不恶风寒也,其先亦恶风寒,迨既热之后,

乃不恶风寒耳。古文简质,且对太阳中风热时,亦恶风寒言之,故不暇详耳。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虽曰: 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博,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温热之邪,春夏气也。不恶风寒,则不兼寒风可知,此非辛凉秋金之气,不足以解之,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故改从《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

〔桂枝汤方〕:

桂枝〔六钱〕、芍药〔三钱炒〕、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

煎法服法,必如《伤寒论》原文而后可,不然,不惟失桂枝汤之妙,反生他变,病必不除。

汪按:麻黄桂枝,即系肺药,故传足不传手,前人多不以为然,但人之经络相通,而天之感气则异,故治法不同也。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气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今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遂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原病篇        下一篇:《温病条辨》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 返回温病条辨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