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新闻 --> 馆陶县奋力创建河北省中医药强县工作巡礼

馆陶县奋力创建河北省中医药强县工作巡礼

近年来,馆陶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以创建全省中医药强县为指引,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目标,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全县人民健康做出了中医药的应有贡献。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邯郸市东部,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作为千年古县,有着悠久的种艾、用艾传统。我国最早记载的长寿仙人彭祖晚年曾在馆陶一带研究艾草养生治病,其死后葬在馆陶。

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共有三级医疗卫生机构449家,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较完善。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以创建全省中医药强县为指引,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目标,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全县人民健康做出了中医药的应有贡献。

—-强领导 硬保障 夯基础 构建中医药强县工作格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坚持把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放在中医药事业的首位,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体系。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馆陶县中医药强县建设实施方案》、《馆陶县中医药发展规划(2016-2020)》。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凡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中药饮片费用全额报销,免费吃“中草药”,门诊患者费用按50%比例报销,2016年实施以来累计减免医疗费用200余万元。投资3.5亿元建设新中医院,开设床位600张,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11个,在岗职工600余人。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实现了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医疗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升。县中医院作为农村中医药服务三级网络建设“龙头”单位,设立中医指导科,成为馆陶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大量的中医药人员进修、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培训中医药人才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投资1310万元实现全县8家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投资1660万元在全县277个行政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县409家村卫生室能中会西村卫生室达到369家,占全县卫生室总数的90%,通过三级网络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联精尖 建网络 惠民生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积水潭医院建立了战略联盟,与北京名医专家团合作每周选派8名北京各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查房。与北京武警总医院中美眩晕研究院合作建成了“眩晕脑病诊疗中心”、联合北京安贞医院建立“脑血管介入中心”。皮肤科依托石家庄市中医院,实现从主任、护士长到医生、护士的系统学习培训,建造中医皮肤科团队;心内科通过与安贞医院的联合,打造集介入、重症、中医、康复为一体的心病脑病技术团队。

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与王桥、房寨、寿山寺三个乡镇卫生院及粮画小镇社区组成中医医共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小病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治疗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采取“政府主导、医院主建”的模式,在基层创建21个以中医专家个人姓名冠名的“健康小屋”,将工作延伸到了村卫生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参与的格局,融合基本医疗服务、中医技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大讲堂,形成五位一体服务新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7.1%,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8%,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县域全覆盖。

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2019年7月我县开展“防病治病艾健康示范工程”,根据国医大师王琦九种体质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体制辨识。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个性化艾灸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 重传承 勇创新 促发展 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产业

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县中医院以张洪洲为首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作用,鼓励支持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多学科的中医药骨干人才。扎实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中医院建成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中医药博物馆。依托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开展民间中医药古籍、古方、单验方及特色诊疗技术的全面调查、挖掘整理,并做好审核上报工作,对古方、古籍和中医传统技术做好保护和推广应用工作。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我县提出“健康馆陶,中医先行”,为此我县成立了“馆陶县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委员会”,组织协调全县中医药、康养、旅游、中药材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馆陶最典型的长寿村,以“中医养生”为主题,挖掘研究彭祖养生之道,建成了融“中药材种植、中医体验服务”为一体的中医养生小镇。在粮画小镇建成“强壮能量艾灸中心”。开发出电热艾盐包、艾绒坐垫、小儿艾肚兜、艾草眼罩、艾香包等一批一系列中药健康产品,将粮画小镇打造成为中医药健康阵地;在洋洋花木小镇建设1000平方米的“中国(大运河)高血糖控制中心”及30亩的健康绿园,种植黑小麦、艾草及无公害蔬菜,以馆陶县独有降糖产业黑小麦为依托,打造集食疗、氧疗、药疗于一体的全国性养生园区。建立特色养生体验馆,使养生成为一种潮流。

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2018年7月,县中医院被省中医局命名为“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以中医院为主体,美丽乡村旅游和中医药健康产业为两翼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平台。县中医院与县旅游局联合成立了“中医药健康旅游领导小组”,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中医院是河北省中医药文化示范医院,打造“一廊”“二区”三馆”“四园”即治未病文化长廊,“二区”即传统疗法区,养生体验区,“三馆”即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展馆、中医药文化馆,“四园”即五行养生公园、妙手回春园、悬壶济世园、誉满杏林园,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服务体验为主的中医药旅游基地,展示中医药特色魅力。中医药健康产业助推中医药旅游发展。在彭艾小镇,以中医院为龙头,打造彭艾养生集团。加大中医药艾草的旅游开发。成立天下唯艾生物科技公司,注册了天下唯艾商标。建设天下唯艾艾灸培训中心,艾灸体验馆,艾健康超市,开发100余种艾草旅游制品。馆陶县中医院与东阿阿胶、月青黑小麦农场、河北葵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中医药产品,拓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形成中医药养生、文化、体验一站式旅游精品线路。国家卫健委王贺胜、国家中药管理局赵文华来我县调研,国家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司长李滔,河北省副省长徐建培对健康小屋做法和馆陶医改模式予以高度评价,对中医院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由我县中医医院引领起中医药健康旅游热潮,年游客数量达到6.6万人,旅游收入100万元。

馆陶县2015年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县中医医院2010年被评为中国县(市)级优秀医院;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2014年确定为河北省中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和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2016年被省中医局授予县中医院“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称号; 2018年8月被评为河北省中医药文化旅游创建示范基地;2019年5月在全省中医药工作会上我县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党委、政府做典型发言;2019年6月彭祖(世界)艾产业博览会暨中国馆陶.首届县域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县成功举办。2019年6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500家县级中医医院名单。2019年10月,馆陶县中医院被命名为“2019年度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样板”。

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正当时。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馆陶县正乘全国中医药大会的东风,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抢抓中医药事业天时地利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强龙头,壮龙身、活龙尾,落实党建+艾党堂、中医药+全民体质辨识防病治病艾健康工程、美丽乡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互联网+中医药研发、宣传、销售链条式发展模式,坚定中医药产业自信、文化自信、发展自信,努力形成全民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狠抓落实,让中医药这一古老而年轻国粹发出新时代更璀璨的光彩,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联:河北省馆陶县中医院孙长林闫丽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强县  全国卫生健康大会  馆陶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凤庆县卫生健康局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下一篇:望都县中医医院党员走进敬老院开展义诊工作

>> 返回中医新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