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新闻 --> 顾植山从五运六气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变化

顾植山从五运六气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变化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日前从五运六气角度对今冬流感疫情进行分析研判,认为今冬明春的流感疫情相对乐观,从临床症候特点看,病机主要在少阳,故《伤寒论》少阳病中的柴胡类方可以作为主要选择。

入冬以来,各地报道流感病人有增多趋势。对此,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日前从五运六气角度对今冬流感疫情进行分析研判,认为今冬明春的流感疫情相对乐观,从临床症候特点看,病机主要在少阳,故《伤寒论》少阳病中的柴胡类方可以作为主要选择。

以下为顾植山详细对当前流感的五运六气分析和治疗方法建议:

一、对今冬流感疫情的分析判断

先看2019己亥岁的运气情况:年初己亥岁与戊戌岁的交接较为平稳,故自戊戌岁末出现的流感疫情在进入己亥春后很快消退。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出现了明显倒春寒,但二之气的客气是太阳寒水,至而偏强,不是非时之气,“其邪乃微”,未产生疫情。年中气候基本符合己亥岁常态,疫情亦平稳。五之气出现明显燥热,入冬后燥热延续,出现《黄帝内经》描述的“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状况,许多春天的花提前开放,此属冬行春令,阳气失藏,《黄帝内经》认为这样的运气条件可导致“其病温厉”,当前出现的流感,水痘等疫情即是“其病温厉”的反映。

综观当前气候状况,随着强冷空气的连续南下,前一阶段的燥热已趋向缓和,来年庚子初之气的客气太阳寒水,《黄帝内经》描述为“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寒热得中,其气乃和而无热淫之胜”。有利于疫情的缓解,所以我们对今冬明春的疫情持相对乐观态度。

目前的气候与疫情都和2017年冬的情况有一定相似,但紧接2017年终之气的是戊戌岁的初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中见太徵火运,《黄帝内经》云“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是产生疫情的运气时段。而2020庚子岁的初之气是太阳寒水加临,故疫情的程度应较2017末至2018春为轻。

二、对今冬流感治疗方法的建议

由于当前的运气在己亥终之气,少阳相火在泉,气温也偏高,按照运气理论 “宜调少阳之客”。从临床症候特点看,咽痛、口疮、咳痰黄稠等上火症象较多,病机主要在少阳,故《伤寒论》少阳病中的柴胡类方可以作为主要选择。

一般说来,发热明显者可用小柴胡原方,用量和煎服法尽量遵照《伤寒论》。小柴胡汤原方后的加减法亦都实用,例如咳嗽较重者按加减法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临床屡试不爽。张仲景五味子用半升,临床上五味子用量小了效果差。其它如发热不高而有身寒者可用柴胡桂枝汤,兼有阳明证者用大柴胡汤等。

三因司天方中的升明汤也是少阳方,咳嗽加五味子,临床试用已有很好效果。

朱肱《活人书》中的葳蕤汤治疗2017年流感曾取得极佳效果。由于前一时段气候燥热,若有明显燥伤津的情况,此方仍可选用(方中青木香可不用,白薇量大时可能致吐,姜汁炒可避免)。伏燥伤肺者,若只顾发汗退热,可能更伤肺津,出现热虽退而身疲乏力或咳嗽不止的情况,前些年的“北京咳”就是教训。

看到网上报道有些儿童开始表现仅为发烧、咳嗽,肺部无啰音,血常规检查也没有特异性,但治疗到3天以后,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多因前期治疗失当造成。

己亥岁土运少宫,厥阴风木司天,虽下半年燥气偏胜,临床仍不乏湿土风木见证,三因司天方针对己亥岁的白术厚朴和敷和汤两方亦可择机选用。

大寒以后,二岁交司之气“寒交暑”,来年司天之气少阴君火,需注意太阳寒水和少阴君火的影响。

总的看来,当前运气尚无大疫迹象,但“风燥火热,胜复更作”,又处岁气交接时段,临床证候复杂多变,要在“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随机达变,灵活处方。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龙砂医学流派  五运六气  流感疫情  伤寒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希腊首个中医药中心开业仪式在雅典举行        下一篇:粤澳“桥头堡”架起中医药“连心桥”

>> 返回中医新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