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功能检查(四)
三十三、非结合胆红素(UCB)
单位: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小于19微摩/升。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与各种溶血性疾病有关,常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三十四、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
单位: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0~3.4微摩/升。
临床意: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Ⅰ型、Ⅱ型)等。
三十五、间接胆红素(IBIL)
单位: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1.71~13.68微摩/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症)、肝炎后间接胆红素过高血症等。
三十六、总胆汁酸(TBA)
单位: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3.89±2.96)微摩/升。
临床意义:肝胆疾病时,总胆汁酸(TBA)明显升高,是一种很灵敏的肝胆功能试验。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肝内胆汁郁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阻塞性黄疸时,总胆汁酸升高非常显著。
三十七、鹅去氧胆酸(DCA)
单位:纳摩/升(nmol/L)。
正常值:25~204纳摩/升。
临床意义:肝实质损害,尤其是肝硬化时,血清与胆汁中鹅去氧胆酸(DCA)减少。
三十八、靛青绿滞留试验(ICG)
单位:百分数(9/6)。
正常值:0~1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中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变性、肝恶性肿瘤等。
三十九、透明质酸(HA)
单位:微摩/升(/zmol/L)。
正常值:放射免疫分析法:(382±182)微摩/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硬化、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结缔组织病、尿毒症等。
四十、血清脂蛋白X(LPX)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积滞、胆道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不全、急性肝炎早期、肝癌、恶性阻塞性黄疸、胆管结石。
四十一、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小于120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各种肝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增高更为明显,并且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
四十二、血清Ⅳ型胶原(Ⅳ-C)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63~110.8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位老中医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