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中的毒药与解毒药
对于解毒药,壮医大部分是按其功效进行分类的,即根据其解救中毒的功效分为解箭毒,解药毒,解蛇虫毒.解蛊毒,解食物中毒,解酒毒,解金属毒,解瘴毒以及解毒范围较大的解诸毒九类,临床中根据不同原因的中毒使用相应的解毒药。
(三)辨病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
壮医在使用毒药与解毒药时是讲究辨病与辨证的。如在使用解毒药前,首先根据患者的中毒症状来诊断属于什么中毒,然后再辨别这一中毒属于什么性质,依此指导用药。如被蛇咬伤。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痠痛,瞳孔缩小,肝大,黄疸,脉迟或数,甚至心功能衰竭,呼吸停止等症状,就是蛇毒中毒如果时间不长。症状较轻,则属初期;如果进一步发展就是中期;若病情深入血分,脏腑,导致阴阳离决则属晚期。据《壮族民间用药选编》介绍,壮医在治疗吹风蛇咬伤时,初期用无患子12克,加田基黄9克,红乌桕叶9克,水煎服,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伤口溃烂时则用无患子叶加杠板归全草,红乌桕叶适量水煎外洗。总之,壮医在抢救中毒病例时,大抵也是使用催吐、导泻、解毒、扶正、对症治疗等,以辨病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
(四)壮医使用毒药的法则。
1.单味鲜品外用为多。
壮医在使用毒药治病时以单味鲜品外用占的比例较大,这适应了壮族民间的要求,具有简、便、廉、验、安全的优点,因而使用毒药时大多采用此法,有捣烂外敷、绞汁外擦、煎水外洗、佩药带药等方法,主要治疗疮痈肿毒、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皮肤病、跌打损伤、骨折、烧伤、牙痛等疾病。例如,用飞机草捣烂调酒擦患处治烧烫伤;用樗叶花椒煎水外洗治乳腺炎初起;白花丹捣烂用布包好,吊挂额上治疗结膜炎等。
2.严格掌握用量。
由于毒药有大毒和小毒之分,病情有深浅、缓急的差别,患者体质有强弱年纪有老少等情况,壮医在用量上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加以分析和全面考虑。因为药物的用量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药量过轻,则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药量过大,则易发生中毒。所以壮医应用毒药治病时是严格掌握用量的。特别是大毒之药更是谨慎小心。例如,用麻风树树皮捣烂冲开水服治尿路感染,每次用量仅3~6克。用疣柄磨芋水煎服治小儿惊风,每次用量9克,乌头的常用量是1克,水田七的常用量是6克,犁头尖的常用量是3克。而且壮医使用内服毒药时大多从小量开始,把握病情、递增药量,一旦病势减轻就减量或停药,这是十分科学的给药方法。
3.讲究炮制。
有毒药物的炮制主要是减少其毒性,消除其付作用。壮医在使用毒药时是讲究炮制的,如疣柄磨芋、狗爪半夏、天南星、乌头用姜汁制过才使用;通城虎治疗创伤性昏迷与生姜同煎服,以减少毒性;野芋头的炮制是去外皮切片,加食盐共炒焦:乐业县壮医用假海芋治夹色伤寒时,加糯米30克,生铁钉2~3颗,共炒至米黑为度,然后水煎服。
4.注意剂型。
不同的药性,宜入不同剂型,不然就会发生不良作用。壮医在使用毒药时是注意剂型的,有汤剂、酒剂、膏剂等。如乌头、八角枫、刺芋、山芝麻、白果、乌桕、天名精入药以汤剂为主;治疗骨折及风湿骨痛的毒药入药以酒剂为主;某些治疗胃脘痛的毒药以散剂冲服为主,如马兜铃;治疗鸡眼等皮肤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