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食疗 --> 红豆——红颜知己最贴心

红豆——红颜知己最贴心

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苷、膳食纤维、叶酸等成分。红豆富含铁质,能让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

红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小豆。红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红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多功能的小杂粮。

营养与功效

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苷、膳食纤维、叶酸等成分。红豆富含铁质,能让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

红豆中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

红豆含有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腊、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堋。

红豆具有“律滓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等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素有“红豆补心,绿豆补肝,黑豆补肾”之说。

中医学认为,红豆具有利水消肿、利尿、消热解毒、健脾止泻、改善脚气浮肿的功效,保健用以赤小再品质为佳,而今所用,多为普通红豆。《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豆通小肠、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肿排脓、消热解毒、冶泻痢脚气、止渴解酒、通乳下胎”。红豆糖水调外敷,可治暗疮、毒气、红肿。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红豆能促进心脏的活化、利尿;另外还有健胃生津、祛湿益气等作川,但久服或过量食用反而会滓液竭而渴得更厉害,令人更生燥热,应遵医嘱。

红豆含有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红豆含有叶酸,产妇、乳母多吃红豆有催乳的功效,水肿、哺乳期妇女适合食用。还有补充经期营养、舒缓经痛的效果,是女性健康的良好伙伴。

红豆可作粥、饭,也可炖汤或煮食,作茶饮也很适宜。宜与其他谷娄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这些都是科学的食用方法。

养生食谱

1、皮红豆沙

原料:陈皮、红豆、白糖。

用法:红豆泡软后,隔水蒸熟,加入水和糖煮成豆沙,然后用细筛子滤去豆皮,加入切碎的陈皮茸煮十几分钟即可。清甜的红豆沙细嚼之中带有点点清香的陈皮昧。

2、麻姜汁红豆粥

功效:此品为香港流行的红豆减肥法。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帮你告别大肚腩。红豆减肥法适合各种年龄段减肥,并且适合男女减肥,是一种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方法,赶快试一下吧。

同时能通小肠利小便去肿胀,另外它有调经通乳作用,对女性月经不调、哺乳期女性乳汁通行不畅疗效确切。此外,陈皮有化痰止咳、助消化的作用。对宿食停积、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豆冬瓜汤

原料:红豆50克,冬瓜250克。

用法:先将红豆浸泡,与 冬瓜煮汤食用。

功效:用于水肿。

4、麻姜汁红豆粥

原料:红豆、糯米、芝麻粉、红糖、老姜。

用法:事先将红豆洗净、浸泡12小时,糯米洗净、泡水2小时,将浸泡后的红豆、糯米放进锅中,加适量水熬煮成粥,另取一汤锅,切数片姜片和适量的水、红糖一起熬煮出姜汁,用姜量可依个人口味而定,把姜汁倒八红豆糯米粥里,轻轻调匀,再撇上芝麻粉,即可品尝。

功效:具有祛风寒、除淤湿、改善身体水肿和脚气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温暖脏腑、避免四肢冰冷、润泽肤色、淡化斑点、乌黑发丝、消除疲劳、滋补体力等作用。

5、豆鲤鱼

原料:红豆100克,鲤鱼1条。

用法:先将红豆浸泡,与鲤鱼煮汤食用。

功效:用于脚气水肿、大腹水肿。也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6、米须红豆粥

原料:玉米须、红豆、冰糖各适量。

用法:红豆洗净、泡水1 2小时,加水熬煮成红豆汤 玉米须以水淋滤洗净后,装八烹调用纱布袋里,加水煮至水量剩1/2,将玉米须的汤汁加进红豆汤里,轻轻调匀:再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保护肝脏功能,清热,利尿,降血压,消除水肿,防治胆结石,增加钙质,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怀孕期间四肢不肿者,可以食用此粥方来改善。

7、豆花生番薯粥

原料:红豆、花生(带皮)、番薯、冰糖各适量。

用法:先将红豆、带皮花生洗净,分别泡水1小时,备用,将番薯外皮刷洗干净,连皮切成块状,备用,将红豆、花生放入锅中,加进适量开水,熬煮至豆仁熟软,再加进番薯块,武火煮至滚沸,改调文火煮到番薯块熟透.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品尝。

功效:具有消除水肿、顺气益脾、改善脚气病等作用,可改善容易四肢冰冷、血液循环不良、怀孕水肿的状况,也可帮助润肠排便,有助于促进妇女产后乳汁分泌、温暖脏腑、恢复元气。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红豆红颜知己最贴心  红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扁豆——清肝解毒小帮手        下一篇:豌豆——养颜抗癌之专家

>> 返回五谷杂粮食疗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