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利水消肿赤豆牛肉粥

利水消肿赤豆牛肉粥

中医上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形成了淤滞而造成的,除了药物治疗控制以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以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能够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中医上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形成了淤滞而造成的,除了药物治疗控制以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以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肝硬化是指肝脏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损坏后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它会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我们所说的肝硬化。硬化,就是说肝脏出现结节,也就是硬块,肝脏本来应该是滋润光滑的,现在出现了硬块,肯定会导致肝脏功能出现障碍,甚至累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功能,最后出现肝功能减退,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危及人的生命。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我国最为常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从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短则数月,长则可达20~30年,这种肝硬化又被称为“肝炎后肝硬化”。一般来说,肝硬化起病缓慢,常潜伏3~5年,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多系统的病变。在肝硬化早期,肝脏虽然有病变,但依旧能够带病工作,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表现为低热、腹胀、食欲不振、蜘蛛痣、肝掌、鼻衄、下肢浮肿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就会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就是肝脏的病变太严重,无法再正常工作了,表现为上述的症状明显加重,体质下降,全身多个系统受到损害,会出现腹水、黄疸、肝肾功能衰竭、并发感染等。

为了有效防止肝炎及肝硬化,提倡40岁以后的人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重点检查肝功能、超声肝胆脾及心血管功能等等,这样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过病毒性肝炎、长期营养缺乏、饮酒、慢性肠道感染的人来说,更有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密切观察。

中医上认为肝硬化属“胁痛”、“鼓胀”等范畴,与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代谢失调有很大关系。由此看来,导致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人们患肝病没得到积极有效治疗、精神紧张、遭受刺激、劳累过度、饮酒、过食伤肝药物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肝硬化。因此中医上对肝硬化有诸多的分型,有肝郁脾虚的、气滞血淤、水湿内停等等。那么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在这里为大家推荐的这款食疗方,主要用子水湿内停型的辅助治疗。这一型的肝硬化多为晚期,主要表现为有腹水、腹大如鼓、按之坚满、两助胀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小便少、大便稀等症状。这大多是由于肝病曰久、脾失健运造成的,中医认为脾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脾虚严重时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水液不能正常排出的现象。

这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定要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的流食为主,如粥、面片汤、鸡汤等,忌食不容易消化、偏硬、高盐、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年糕、咸菜、韭菜、芹菜、红薯等,可以多吃利尿消胀的冬瓜、赤小豆山药莲子西瓜等食品。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食疗方——“赤豆牛肉粥”。

食疗方出自《日用本草》,由赤小豆粥的加减而成,原方对于水肿病都有不错的疗效。赤小豆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它能够“利小便,消胀除肿”;牛肉能补脾胃,益气血,擅长治疗脾虚少食,虚弱羸瘦的病症,与赤小豆合用,既能健脾补虚,又能利水消肿,尤其适合于肝硬化腹水以及脾虚的辅助食疗。一般来说,肝硬化有了腹水,患者大多都是处于久病体虚的状态,粳米性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和赤小豆、嫩牛肉一起煮粥,能使药性充分发挥,被人体吸收。三者合为健脾益气,渗利水湿,适用于水湿内停型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必须注意的是,肝硬化老年患者并发症多,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胆系感染、胆结石、贫血等等,因此,治疗肝硬化的同时需要积极防治这些并发症,平时的食疗只是防治肝硬化的一个方面,做到全方位的调护才是最重要的。

附:赤豆牛肉粥

方源:《日用本草》

用料:准备赤小豆30克,嫩牛肉30克,粳米30克,生姜3片。

制法:将嫩牛肉洗净切成薄片,腌好;把粳米、赤小豆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煮成稀粥,然后放入嫩牛肉,姜片,到牛肉刚熟时停止,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可以当做餐饭,每次200克,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次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脾虚有温的患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利水消肿赤豆牛肉粥  赤豆牛肉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黑豆汁补肾健体        下一篇:荔枝粥可丰满美胸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