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吃粗粮的禁忌事项都有哪些呢?

吃粗粮的禁忌事项都有哪些呢?

消化能力有问题的人(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适合吃五谷杂粮,因为这些食材较粗糙,跟胃肠道物理摩擦,会造成伤口疼痛。

哪些人不宜吃粗粮

消化能力有问题的人

消化能力有问题的人(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适合吃五谷杂粮,因为这些食材较粗糙,跟胃肠道物理摩擦,会造成伤口疼痛。容易胀气的人,吃多了也不舒服。

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大量粗粮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有肠胃疾病的人,别吃太多荞麦类,因为荞麦类容易有消化不良的问题,也要斟酌吃大豆类,避免胀气。

贫血、少钙的人

谷物的植酸、草酸含量高,会抑制钙质,尤其抑制铁质的吸收。所以缺钙、贫血的人,更要聪明吃。例如,牛奶不能跟五谷饭一起吃,会吸收不了钙质。另外,红肉所含的血基质铁,可不受植酸影响。但老人家多半不敢吃红肉,加上如果为了健康一味吃五谷杂粮,会很糟。有些人因为杂粮吃太多,贫血一直无法改善。女性也是一样,如有贫血问题,又喜欢吃杂粮,一定要补充红肉,一天的肉类来源有一半最好是红肉。

肾脏病人

肾脏病人反而需要吃精致白米。因为五谷杂粮的蛋白质、钾、磷含量偏高,当成主食容易吃多,病人身体无法耐受。

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要控制淀粉摄取,即使吃五谷杂粮,也要控制份量。而且五谷杂粮虽然因为纤维够,有助于降血糖,医护人员多鼓励糖尿病人吃。但一旦糖尿病合并肾病变,这时就不能吃杂粮饭,得回过头来吃精白米,不少病人因此困惑不已。

过量吃粗粮的危害

1.使胃肠道“不堪重负”。

大量进食粗粮,可导致一次性摄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容易加重胃排空延迟,可能造成腹胀、早饱、消化不良等。特别是一些儿童和老人,还有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在进食大量粗粮后,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肚胀、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2.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

大量进食粗粮,在延缓糖分和脂类吸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钙、铁、锌等元素。这对于本身就可能缺乏这些元素的中老年人和患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我们不宜大量进食粗粮,在进食粗粮的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剂。

3.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蛋白质的补充一方面要强调补充的量,另一方面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大量进食粗粮,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弱。加之一些老年人因顾忌体重、血脂和血糖而有意减少肉、蛋、奶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取,这一正一负的叠加“效果”,往往导致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质水平降低。长此以往,将造成老年人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

喝粗粮饮料是否也等同于吃粗粮呢?

多吃粗粮有益健康是当前社会人们对于粗粮的普遍认知,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大肠癌的预防之间的联系也有着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但粗粮口感不佳、难以消化的硬伤至今仍让它被人们排挤在餐桌主流食材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口感更好、更易摄入的粗粮饮料。

对于“粗粮饮料”的定义:谷物饮料,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饮料。按照规定,每100克谷物饮料中,应含有膳食纤维至少0.1克。以某品牌玉米谷物饮料为例,每100克饮料中含膳食纤维0.6克,而《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测定数据显示,每100克鲜玉米中含2.9克膳食纤维。不难看出,直接吃玉米和饮用玉米饮料,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通过喝谷物饮料来摄取膳食纤维的做法并不可取。

大家需要注意正确的吃粗粮,避免造成人体受到危害,带来更多困扰。过量的输出量,反而对胃肠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平时大家不要吃得过于精致,但是也不要过于的粗,避免造成胃肠功能受到危害。所以大家需要注意饮食方法,让自己的胃肠更健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粗粮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五谷杂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核桃保护心脑血管        下一篇:五谷之首唯小米 健康美味营养丰富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