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名人养生 --> 施蛰存:奉行“棉花哲学”得高寿

施蛰存:奉行“棉花哲学”得高寿

施蛰存生于1905年,逝于2003年,终年98岁的施蛰存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也以良好的日常习惯、平和的人生心态、朴素的处世哲学,铸就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养生之法。

自20世纪初,施蛰存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在中国文坛奠定了其不朽的大师地位,不一而足,他还是著名编辑学者兼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百科全书式的专家”之美誉。他生于1905年,逝于2003年,终年98岁的施蛰存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也以良好的日常习惯、平和的人生心态、朴素的处世哲学,铸就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养生之法。

勤开四面窗

施蛰存一生聪慧勤奋,在多个领域均取得显著的成绩。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曾以“四面开窗”的形象比喻来总结毕生的收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而北窗则是碑帖的收藏与研究。20世纪初30年代,他就写出《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多部心理小说并主办刊物,一举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客观原因,不得不蛰居斗室的施蛰存也并未消沉萎靡,又将兴趣转移至金石碑贴的收藏与研究之上。经过多年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相关考证与研究著作,更值一提的是,他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从而让生活变得丰富充实。

妙悟人生理

除创作研究等诸多方面造诣颇深之外,施蛰存是一个细心之人,善于从日常琐事中感知道理、体悟哲思,来舒畅胸怀、颐养性情。20世纪60年代,施蛰存在农村摘棉花时,偶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用手拿捏时,棉花团就会马上蜷缩起来,显得渺小。但松开之后,又会迅速肿胀,恢复原状。于是,他有感而发,借此联想到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遭遇不幸与挫折,就应当尽力保持沉默低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这一切都过去之后,自然就能东山再起,重新振作。后来,他将棉花团这种伸缩自如、弹性十足的现象不断充实完善,最终总结形成一套独特的“棉花哲学”,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从而帮助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尽管不断遭遇磨难,却最终于乐观豁达之中,顺利挺了过来。

日常习惯好

施蛰存30岁有黄疸,40岁得伤寒,50岁时染痢疾,80岁时又患癌……但一生病不离身的他,又何以高龄长寿呢,其中一点不容忽视,即良好且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一方面,他生活很有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几乎一直过着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除了上班工作之外,大量时间都是在家里读书写作、整理手稿。如他自己说,写作是他最大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在饮食上,他通常每天只吃两餐。早餐八只红枣,一个鸡蛋,是施蛰存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习惯,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养生秘诀之一。晚上吃粥或面条。偶尔下午吃一些点心、饼干。施蛰存从不吃补品,在他眼中,鸡蛋、鸡汤、牛肉这些常见的食物,才是最有营养的佳品。

晚年境界高

在养生方面,施蛰存一以贯之的做法,便是奉行老庄的虚静无为思想,同时也对汉代人的观点极为推崇,为此,汉镜背面的常刻铭文“上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也成为其毕生遵循的座右铭。改革开放之后,年事渐高的他依然习惯于囿于一室,自得其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健康第一,知识学习第二。”“我现在已成神仙,一天只吃二餐,中午不吃饭,钱也没有用处,儿孙都富裕,我受供养,也是托改革开放之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施蛰存  棉花哲学  妙悟人生  日常习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孔子的养生见解        下一篇:

>> 返回名人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