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春三月怎么预防过敏

春三月怎么预防过敏

春季百花盛开,而花粉作为一种常见过敏原,很容易借风势吸入人体,当人体正气低下,防御能力下降时,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引发过敏症状。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桃花开了,李花开了,樱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迎着春风,都开了。可是,有些人会发现,原本好好的他们,一进入花丛中,就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一些人脸上起了红红的皮疹,痒痒的。严重的还气紧,呼吸不畅。其实,这应该就是过敏了。

春三月为什么易过敏

西医认为,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体有自身缺陷的情况下(即先天的过敏体质,或后天变异导致的体质改变),遇到过敏原时,人体免疫系统就表现为过敏症状。过敏症状有轻有重,少部分速发型重症过敏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中医认为,过敏除了与先天禀赋有关外,还与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失衡有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气虚易使春季盛行的风邪长驱直入人体,郁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气血运行失常,发生风团样皮疹、搔痒等;风邪侵犯肺,肺失宣肃,可出现鼻痒、气喘、气紧等表现。

春季百花盛开,而花粉作为一种常见过敏原,很容易借风势吸入人体,当人体正气低下,防御能力下降时,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引发过敏症状。

春三月怎么预防过敏

远离过敏原 如果你是一个过敏体质,既往有过花粉过敏史,即使春花再艳、百花再香,你也要抵御它们的诱惑,不要直接进入花海,更不要把花拿到鼻下闻香,那样会使你的过敏来得更直接,过敏发生率更高。

提高免疫力 春三月踏青赏花之前,要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患感冒、腹泻等病,或过分劳累之后等体质薄弱的情况下,不适合踏青赏花。需要休整一阵,待身体情况复原以后,方可户外赏春花。

多吃蔬菜水果 在春三月,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蔬果品,有助减少过敏的发生率。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须的重要维生素,同时,它能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防治过敏的功效是肯定的。猕猴桃柚子、鲜枣、蕃茄、草莓、柑橘、薯类等都是富含维C的果蔬,可以稍多食用。

单味中药代茶饮 有些中药可以起到预防过敏的作用。乌梅中含有乌梅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成分,它们有对抗蛋白质过敏及抗组胺作用。春三月,以乌梅3~5枚加水煎汤,稍凉后调入蜂蜜,代茶饮,是一款不错的预防过敏的饮食饮料。薄荷可以散风解表,行气解郁,祛风止痒。春三月,以薄荷鲜品6~10叶片,与5克冰糖,加80摄氏度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芳香醒脑,更有很好的祛风止痒抗过敏作用。

柠檬果本身是一味中药,生津解暑,开胃醒脾,但因其富含维C,在抗过敏中就有了一席之地。因柠檬果易存易取,服用方便,所以更是预防过敏常用的药材。取柠檬鲜品或干品2片(横切成圆片),入沸水冲泡,稍凉后入少许蜂蜜,即可代茶饮用。柠檬水汤色淡黄,有淡淡的柠檬香,男女老少都可饮用。

发生过敏了怎么办

一旦出现皮疹、皮肤痒、眼痒、打喷嚏、流眼泪、恶心、呕吐、腹泻、头晕、气紧、胸闷,甚至哮喘等症状,就要警惕了,过敏可能已经发生或发展。

必须马上避开过敏原。如果只是一般的鼻痒、皮肤痒等症状,离开现场后,症状有所缓解,则进一步观察,不需作其它处理。

如果症状迅速加重,特别是短时间内出现胸闷、气紧等症状,要警惕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重度过敏反应致喉头水肿的情况,马上拨打120,就近送医院急救。同时使人平卧,解开上衣领口,松开紧身衣物,盖上松软保暖毯,避免喝任何东西,包括水。

改善过敏体质试试中药

玉屏风散组方很简单,只有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组成,但其益气固表的作用是公认的。其中,黄芪补气固表,防风袪风散风,白术健脾燥湿,很好地抵御外邪,特别是风邪湿邪,起到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过敏体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玉屏风散组方制成的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便于携带和服用,调理体质用药,每天服用一小包即可。

山药大枣饮可药可食,除营养作用外,也有很好的补益肺气、调和脾胃作用,并通过补益肺气、调和脾胃等作用,预防过敏的发生。山药大枣饮制法很简单,买炒山药粉和大枣粉混合后备用,每天取一小匙(10克),以温水100毫升冲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春三月  过敏  过敏原  花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天人合一顺四时 时令养生助长寿        下一篇:

>> 返回春季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