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莫贪凉
时值大暑节气,自古以来此时夏日炎炎,甚为难过,诗人多有诗为叹,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乘凉饮冷,以解暑热。但切莫贪凉,损伤阳气。
养生的最高原则就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话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夏季那么酷热,竟然要养阳?还得从一则生活常识说起,冬天的井水(地下水)是温热的,而夏天的井水是清凉的。人与自然相应,夏季阳气蒸腾,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往往十分炎热。与此同时,体内阳气反而虚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也就是说,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所以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夏三月主要做到三个方面:①夜卧早起,无厌于日;②使志勿怒;③使气得泄。在夏季,要积极主动适应自然,进行一定的活动或锻炼,适当让身体发发汗,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阳气得到补充,湿气浊邪随汗而排泄,“使气得泄”,同时,调养情绪、放松精神、平心静气、止躁制怒、乐观愉快,“使志勿怒”,心静自然凉。
具体做到“三防”:
一防饮食伤阳
盛夏炎热,适当进食一些具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蔬菜瓜果,或者吃一点冰淇淋或饮料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不能过度,中医有“生病起于过用”之说。如果趁图一时之快,贪冷饮凉,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发生。为了减少寒凉饮食伤人,可以进行适当的调剂,比如在炒苦瓜、丝瓜、马齿苋等,或炖冬瓜排骨汤、海带汤时,可以加几片生姜或少许胡椒、芥末之类,不仅味道更加鲜美,而且可以起到驱寒暖胃的作用。喝绿豆汤,加上一勺半勺红糖,既增加口感,又避免绿豆凉胃。西瓜、甜瓜、哈密瓜等最好吃常温保存的,若在冰箱内冷冻过,拿出来后放置半小时以上才能吃。特别是脾胃虚寒者,尽量不吃生冷。元代养生家丘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二防起居伤阳
炎炎夏日,人体阳气外泄,毛孔开放,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在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电风扇开得过大,人在这种环境待得过久,或者露天纳凉,就会感受寒邪而伤阳。《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26℃至28℃,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5℃,夜间空调不应低于24℃。如果空调开得过大,室内温度过低,易患“空调病”,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精神不振等等。
三防暑湿伤阳
盛夏暑热伤人,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津亏。暑季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 一般室外作用时,错开最热的时间段。夏天最热的时候不是中午,而是午后两三点钟的时候。而且做好防护,比如随身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液,带好防嗮衣帽、墨镜,备用绿豆汤,适时饮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