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乐娱养生 --> 舞蹈的养生机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舞蹈的养生机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之所以将舞蹈归为一种养生形式,因为其能行发内心的情感,培养美好的情操,净化心灵。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难以保持心灵的宁静,易产生精神压抑、神经衰弱等,中老年人亦是如此。舞蹈能抚慰人的心灵,使身体各机能运动活跃,促使新陈代谢旺盛,各种激素的分泌保持在平衡的状态,对人体的养生功效颇佳。

舞蹈是一种集艺术、音乐、休闲、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对身体健康、心理保健都十分有益。

舞蹈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以上或更久远,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我国历朝历代的医家和养生家都在应用舞蹈治病方面不断实践和总结,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国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以舞蹈形式达成涵养血脉,流通气血的效果。《红炉点雪?静坐功夫》说:“歌咏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三》中介绍:“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即以舞蹈疗法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治疗因优伤而心痛的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民谚所说的“手舞足蹈,疾病减少”,“手舞足蹈,百岁不老”也正是这个意思。

之所以将舞蹈归为一种养生形式,因为其能行发内心的情感,培养美好的情操,净化心灵。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难以保持心灵的宁静,易产生精神压抑、神经衰弱等,中老年人亦是如此。舞蹈能抚慰人的心灵,使身体各机能运动活跃,促使新陈代谢旺盛,各种激素的分泌保持在平衡的状态,对人体的养生功效颇佳。

养生机理

(1)舒筋活血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大部分都与腰腹相通,纵向循行于能干中轴线的督脉任脉也是经腰腹的,腰部扭动,全身经络则动,这就增大了对全身锻炼的效果。从人体生理构造上分析,胯部正好位于上肢与下肢的交汇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化无疑会带动腰骶关节和髋关节,直至整个脊椎都参与运动,使全身各部分都获得充分的锻炼,加强腰、腹和臂部肌肉锻炼,坚固骨盆韧带、髋关节柔韧性都有积极作用。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跳舞对长期伏案工作或不善运动的人来说,可以起到改善脊椎功能,缓解姿势性腰痛和促进能量代谢的作用。

(2)调解心情

人们在长期从事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大脑会产生疲劳感,心理会产生压力感。随着轻松的音乐跳一段舞,就会使潜在于内心的焦虑、抑郁、愤怒、悲哀等不良情绪充分释放,还可以调节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在其紊乱、失调时起到平衡调节作用。

(3)陶冶情操

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旨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倡“琴祺书画"样样精通。舞蹈是一种髙雅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跳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美,它以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旋律组成美的视觉形象,从而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舞蹈养生是通过跳舞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一定掌握好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舞蹈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体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4)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进行舞蹈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才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5)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锻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

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舞蹈的养生机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舞蹈  养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花木园艺的养生机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篇:音乐养生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 返回乐娱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