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贞节观的发展
到了宋代以后,男女之别更加严格了。司马光的《涑水家仪》规定:
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外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男子夜行以烛,妇人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铃下苍头但主通内外言,传致内外之物。
从以上这一段可以看到,女子被禁闭的天地是多么森严,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的人性、心理、尊严、自由都被扭曲了。
宋代有个名叫郑绮的人,通春秋穀梁学,曾撰合经数万言,以事亲极者善称于世。他立下不少家规,六世孙、七世孙、八世孙陆续成文、完善,形成了传至今世的一百六十八则《郑氏规范》,其中对女子的束缚和压抑充分地反映出宋代中后期以及影响后世的许多观念:
子孙有妻子者,不得更置侧室,以乱上下之分,违者责之。若年四十无子者,许置一人,不得与公堂坐。
家中燕享,男女不得互相劝酬,庶几有别。若家长舅姑宜馈食者,非此。
诸妇必须安详恭敬,奉舅姑以孝,待姊姒以和。无故不出中门,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如其淫狎,即宜屏放。若有妒忌长舌者,姑诲之;诲之不悛则责之;责之不悛则出之。
诸妇媟言无耻,及干预阃外事者,当罚拜以愧之。
诸妇工作,当聚一处。机杼纺绩,各尽所长,非但别其勤惰,且革其私。
主母之尊,欲使家众悦服,不可使侧室为之,以乱尊卑。
诸妇之于母家,二亲存者,礼得归守,无者不许。其有庆吊,势不得已者,则弗拘此。
女子年及八岁者,不许随母到外家,余虽至亲之家,亦不许住。
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纵曰女子难嫁,荆钗布裙,有何不可;诸妇违者议罚。
男女不共圊溷,不共湢浴,以仅其嫌。春冬则十日一浴,夏秋不拘。
男女不亲授受,礼之常也,诸妇不得刀镊工剃面。
以上这些重重规范,使女子形成与除丈夫以外的男子必须疏离、隔绝的心理,并且与守节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被污,就是失节。五代时有个“寡妇断臂”的故事,说一个女子运送丈夫的灵柩回家,夜投逆旅,旅店主人拒而不纳,牵了她的手臂令出,她就拿起刀来斫去自己的这条手臂,说是被男人玷污了。这在五代并不普遍,但到了宋代被当作“楷模”大力宣扬。经过宋代的提倡,此风日盛,到了元代又出了一个“乳疡不医”的事可与前事相比,元明善作《节妇马氏传》云:“大德七年十月,乳生疡,或曰当迎医,不尔且危。马氏曰:吾杨氏寡妇也,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竟死。”体肤给男子看见,都认为是被污辱,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真是汨没人性至极。这种现象,不独宋、元,明、清之际发生也不少;不独中国,外国发生也不少。19世纪美国第一个女医生的出现,就是因为她的女友私处有病,由于当时没有女医生而拒绝求医,最后死去,她哀女友之不幸,才发愤学医、行医的。可见,中外性文化也有相似之处。
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男女授受不亲”实际上是和女子贞节联系在一起,并为女子贞节服务的。女子贞节问题并非由宋代始。如前几章所述,秦始皇时就开始提出,在汉代女子守贞受到人们的称誉,并出现了为保护贞操而丧命的少女,如东汉时,广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