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典故 --> 清代状元吴其濬精于药用植物学研究

清代状元吴其濬精于药用植物学研究

吴其濬在工作之余编撰的《植物名实图考》,收载植物1714种,绘制精美配图1800余幅,造就了我国古代药用植物学的最高峰,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植物学界。

一切功勋卓著的背后,往往得益于孜孜不辍的积淀和专注。作为封疆大吏,吴其濬(1789~1849年)这位清代河南唯一的科举状元,勤政务实,“所到之处,兴利除弊,为人所不敢为”“宦迹半天下”;作为我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唯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卓有建树的状元,他在工作之余编撰的《植物名实图考》,收载植物1714种,绘制精美配图1800余幅,造就了我国古代药用植物学的最高峰,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植物学界。

明清时期河南固始四大家族之一的吴家,为当地官宦显赫之家。吴其濬的祖父吴廷瑞、伯父吴南、父亲吴烜、兄长吴其彦等皆为进士,母亲是同为固始籍的翰林院庶吉士许家齐之女。在如此家庭背景和重教尚学的氛围下,自幼聪颖勤勉的吴其濬“博览群书,精通古今重要典籍”,被誉为“稀世之才”。嘉年二十二年(1817年)年仅29岁(虚岁,下同)的吴其濬即高中状元,由此进一步开启了他从政生涯无限景象的一生。

在传统文化方面家学渊源的吴其濬,为何对属于自然科学的药用植物学深感兴趣呢?这还要从他少年的经历说起。一天,他父辈的朋友家访,看到吴其濬正在读书,便指着书桌上摆放的仙人掌问:“人们都说吴公子是神童,那你说说为什么这仙人掌没有叶子,也不开花呢?”虽然与同龄人相比,吴其濬已经熟读诗书,但是与植物相关的书目他还未曾涉猎。针对客人的问题,吴其濬百思不得其解。生性好强的吴其濬深以为耻,便从此立志研究植物学。

客人一次无意间再寻常不过的问话,冥冥之中成为一位少年终生为之耕耘的激励与力量。随后的日子里,凡是遇到有关植物学的知识,他都留心记录下来,并系统学习了《神农本草经》《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等一系列前朝医家撰述的本草专著。伴随着阅读视野的扩大和年龄的增长,吴其濬对植物学的态度逐渐从单纯扩大知识面转为发自内心的真正喜爱。同时,他还发现,不同年代的本草著作对于药物的生长性状等记述多为简略,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叙述多有讹误。为此,吴其濬想一定要编撰一部考据真实、图文并茂的药用植物学著作。

道光元年(1821年),吴其濬的父亲礼部右侍郎吴烜在北京病逝,33岁的吴其濬等辞官奉柩回到祖籍固始安葬父亲。办完丧事,按照当时的礼制,吴其濬丁忧在家,需要为父亲守制27个月。在吴其濬为父亲守制期间,其担任兵部右侍郎的兄长吴其彦和母亲也先后病逝。最终,吴其濬连续在家丁忧了8年。

道光二年(1822年),在回到固始的第二年,吴其濬便在县城东边买地创建了名为“东墅”的植物园。他一边亲自栽培、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一边更加深入地研读相关本草学著作,并写出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初稿的主要框架。

从道光九年(1829年),吴其濬丁忧期满,回到北京任职起,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病逝于山西的工作岗位上,在人生最后的17年里,吴其濬曾担任湖北、江西、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等地要职。每到一地,被道光皇帝评为“学优守节,办事认真”的吴其濬,总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唯文献记载,亲自深入乡野调查研究各种植物,采集标本,并绘出图谱,描述其形态和生长情况;还将一些野生植物移栽到盆中,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谦虚地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农夫和药农请教。

繁忙的政务,再加上长年累月地致力于植物学的研究,吴其濬积劳成疾,最终在山西病逝。此时,其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尚未完全整理好,继任的山西巡抚陆应谷十分感佩吴其濬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继承遗志,整理遗稿,并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校勘印行。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以记载文献为主,共22卷,收集古代与植物有关的文献838种。《植物名实图考》共38卷,参考文献800多种,记述植物1714种(每种植物考核名实,专谈各种植物的形状、用途以及产地,尤详于药性),比《本草纲目》多519种;书所记植物分布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19省,附精美绘图1800多幅,打破了历代重修综合性本草的先例,为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并被翻译为德文、日文、英文等,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濬  科举状元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蒲松龄济南府医诗        下一篇:黄芩煎治愈李时珍咳嗽病

>> 返回医药典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