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兼通中医的皇帝
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的,这对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神农氏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本草的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五帝”之一黄帝也热心医药,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中医药。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中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做良医。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无治国之策却富有文学才华,而且兼通医药。在其倡导下,翰林学士韩保升挂衔兼职对《新修本草》校正增删,著成《重广英公本草》,对后世影响颇大。蜀亡降宋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每遇群臣有病,他都亲自为其诊治。
宋代多个皇帝都懂医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得病,十分痛苦。太祖去探望他并亲自为他灼艾治病。赵光义感到很疼痛,叫了出来。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的确很痛,这样做可以分担弟弟的痛苦,赵光义感到十分感动。由此还形成一个成语“灼艾分痛”。宋太宗赵炅在登基称帝之前,在自己的封地里便非常留心医术方药。当时潭州人释洪蕴以医鸣人,赵炅闻讯,以皇太子身份拜释洪蕴为师,请他为己讲解方药知识。宋真宗赵恒在位24年,受到了宋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时龙图阁大学士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说明了他对药物调制的熟悉程度。《宋史》记载:大臣王旦患病,他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以调养身体,以利康复。宋仁宗赵祯也专研方剂,他在古方“甘桔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徽宗赵佶主编了《圣济总录》一书,此书理法方药皆备,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是我国唯一一部由帝王亲自执笔编撰的医著。
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一位开明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对中医很感兴趣。他重视医药保健,熟悉养生之道。据记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身患疥疮两个多月,卧床不起,康熙知道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便痊愈了。同时,康熙嘱咐曹寅戒欲,赐方“土茯苓代茶饮”。土茯苓具有利湿、解毒、祛风的功效。两方同用,可谓标本兼顾,这足以表明康熙皇帝对医药的熟悉程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康熙皇帝 兼通中医 宋太祖赵匡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