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诗词 --> 医学成语

医学成语

“忙里偷闲”指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宋代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戏勉》诗:“岂意来嘲饭颗句,忙中唯此是偷闲。”元代王德信《西厢记·妆台窥简》:“您会云雨的闹中取静,我寄音书的忙里偷闲。”

1.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指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宋代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戏勉》诗:“岂意来嘲饭颗句,忙中唯此是偷闲。”元代王德信《西厢记·妆台窥简》:“您会云雨的闹中取静,我寄音书的忙里偷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越来越倾向于A型模式。A型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工作要求。第二,对成就不满足。第三,具有强烈进取心和竞争性。第四,有时间紧迫感和匆忙感。第五,习惯于艰苦紧张的工作。休息时间也难以松弛下来。第六,同时进行多种思维和动作。第七,言行节奏快。第八,有闯劲、情绪易波动。一旬话,就是“忙”。

虽然对于取得工作成就有利,但也很可能对健康有不利影响,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专家研究认为,A型行为方式可导致儿茶酚胺、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过量分泌,导致血黏度增高,血小板黏附力和聚集性增加,血胆固醇增高,血胰岛素深度改变等病理生理变化,易于引发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疾病口此外,还可珔加胃肠溃疡的发病几率。

医学和心理学家认为,为了身心健埭,要适当“忙里偷闲”,改变A型行为方式,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第一,解除对自己的过高要求,除了工作之外,其他途径也能使你获得满足。第二,延长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第三,结交工作伙伴之外的朋友,并维持下去。第四,训练自己,适度减慢言语及行为的速度。第五,使工作环境和非工作环境分离开来,进入非工作环境时则脱离紧张的工作气氛。笫六,使一些你既感兴趣、又对身心处康有益的活动成为生活习惯。

实际上平成就事业与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井不矛盾,自古功名显赫又健康长寿者大有人在,关键是协调好勤与“懒”、进与退、劳作与养生的关系。如一位心理学教授所言:“典型的A型特征者不妨学习‘懒汉’的行为“掌掘‘偷懒’的技巧,这对于健康显然是有益的。”

2.面无人色

“面无人色”出于《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形容十分恐惧之状。也形容病危时的脸色。宋代朱熹《答谬子晦》;“东坡在湖州被逮时,面无人色,两足俱软,几不能行。”

“面无人色”从字面上讲,可以认为是“面色失常”。所以,在这里,我们便从“面无人色”这个成语来谈谈人的异常面色与疾病的联系。

我国人正常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如患病时色泽异常,即称为“病色”。

面色苍白,是气血虚的表现。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过度疲劳、剧烈精神刺激、急性大出血、休克等均可使面色苍白或呈青灰色。面部有白斑或白点,可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面呈黄色,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浆内增多而使皮肤及黏膜变黄。如黄色鲜明为阳黄、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黄色暗晦为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变、肝癌等。淡黄见于血虚,可见于脾胃虚弱和消化吸收不良、肠道寄生虫等。

面色青紫,多由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患,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梗死、肺癌及重症肺炎等;中毒性休克或由于人体感受寒邪、身体某部疼痛所致的气血不通、经脉阻滞。

如小儿高热,面部出现青色,为将发惊风之征。

面色棕黑,由于色素异常沉着而使皮肤呈棕黑色者,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砷中毒及黑色棘皮症等。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如发现面色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病入膏肓

成语“病人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盲之处,艾灸、针剌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人膏盲,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人膏肓”来指代病重难治。

然而,令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盲及百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背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之间。膏肓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衰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治,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膏肓能主治虚赢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是非岱广泛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宜常暖”,历代医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垂背、刮痧、捏脊、拔火罐等多种保养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背部除膏肓穴外,还有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穴位。每次选用其中的2~3个施行保健灸(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进行,能防治感冒、咳喘、小儿吐乳等多种病症,对维护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及促进健康长寿,均十分有益。

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仵部皮下积聚若许多免疫细胞,这些“健康卫士”躺在那儿睡大觉,若能将这些健康卫士动员起来,会大大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实力,而进行动员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定时损抓背部,或请人用双手按摩背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擦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方法是用手掌上下左右摩擦箭突(前胸下端)宜至颈下区域,一直到局部发热充血为止。

4.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书,在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有叙述。一次,曹操和刘备同来到后园的小亭对饮,曹操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心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于是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论起天下英雄来。从此,“望梅止渴”一语流传下来。现在人们用此成语,常用来比喻人们不切实际的想法,用空想来自我安慰。然而,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望梅止渴却井非无稽之谈。“望梅”确实能够达到“止渴”的作用、这是人类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一种反应,是条件反射的结果。直到20世纪,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才阐明了它的道理。通过望梅止渴巧计足见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有学问的政治家、军事家。

望梅止渴的生理学道理还要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讲起。我们平常用耳、目、口、鼻、舌和皮肤来感觉声音、景象、气味、滋味、冷热、痛痒。这些感觉器官,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引起反应。比如,在黑暗中不提防踩着一只猫,猫猛然叫了起来,你会吓一大跳,马上把脚缩回来;你的手不慎触到杯滚烫的开水,你一定也会马上把手缩回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应,是人和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往往没有通过大脑,只要靠脊髓工作就行了。这在生理学上叫“非条件反射”。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反应,这是在生活中需耍经过一定的体验和积累产生的。比如俗话说:“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过的人,心里总是十分怕蛇,一旦看到跟蛇十分相似的绳子,他就会非常害怕,这种反应都是由感觉器官报告大脑,由大脑发布命令,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应,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所以叫条件反射。吃东西也是那样,比如有人吃大肥肉吃得过量吐了,以后他一见到大肥肉虽然没有吃,也会恶心厌食,这也是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还用动物来实验条件反射,给狗准备好一些好吃的东西.然后铃声一响,放狗去吃口这样多次后,狗只要听到铃声,虽然前面放的只是空盆,它也会分泌唾液,仿佛前面仍然放着美餐。

望梅止渴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因为人们吃过梅子,这圆溜溜,青淋淋的梅子、曾经使吃过它的人牙敲发酸、满嘴津液。在他的大脑皮质上记下了这种酸的印象,而且是十分强烈的印象。这样,每当他看到梅子,或者有人给他提起梅子时,他嘴里就会发酸。

也许你读到这里鲁你的脑子里已经做出了条件反射.酸梅,酸梅,使你的嘴巴里巴含着许多口水了。

现代医学常常利用条件反射来治病。譬如有人腹部手术后小便憋住了,尿不出来。大夫让病人看自来水龙头流水,听水龙头放水的声音,这样诱导病人对流水和小便产生联想,不多会儿,随着哗哗的流水声,病人尿就来了。也有些失眠的人,常常在睡前喝杯牛奶,做些柔软动作,这样不久,一喝牛奶,一做动作,就产生睡意,不再失眠了。

当然,有的人也可以因为条件反射而诱发疾病。如对花粉过敏的哮喘病人,当他嗅到花粉后就会发病。但有的病人见到假的纸花或者塑料花后,虽然没有过敏源也会引起气喘。在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从来没有吃过药,打过针的小孩,看见穿白大衣的医生是不怕的。当他多次看病后,就会把吃苦药、屁股上打针和穿白大衣的医生联系起来,以后他一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虽然没有吃药或者打针,也会惧怕地躲避和啼哭。

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注意到“条件反射“现象、在天气炎热,长途跋涉、口干如焚的困境下,使出“望梅止渴“一计,使将士们的口渴感顷刻大减,克服了困难,摆脱了困境。可见远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了这条深奥的生理学道理。

5.高枕无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医学成语  忙里偷闲  面无人色  病入膏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梵书药诗记浮萍        下一篇:国医大师王琦新春献词

>> 返回医药诗词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