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淋浊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淋浊

淋有五淋之名,浊有精浊便浊之别,数者当察气分与血分,精道及水道,确从何来。大凡秘结宜通,滑脱当补。若因心阳亢而下注者,利其火腑。
。照前方去紫菀黑栀加苡仁。

(三四)小溲短赤。带血。(膀胱热血淋)导赤散加琥珀末五分赤茯苓。

(三五)热入膀胱。小溲血淋。茎中犹痛。非止血所宜。议用钱氏导赤散。加知柏以清龙雷。

(十八)血淋。尿管溺出而痛。脉沉实。形色苍黑。治从腑热。

芦荟 山栀 郁李仁 红花 当归大黄 龙胆草 丹皮

又 血淋未已。用坚阴清热。

小生地 粉丹皮 黄柏 知母 淡竹叶 山栀

(五四)中年以后。瘦人阴亏有热。饮酒。湿热下坠。精浊痔血。皆热走入阴。则阴不固摄。前方宗丹溪补阴丸。取其介属潜阳。苦味坚阴。若用固涩。必致病加。(精浊阴虚)

水制熟地 龟版胶 咸秋石 天冬 茯苓 黄柏 知母 猪脊筋捣丸。

(二五)精走浊淋。脊骨生热。属阴虚。胃弱勿用腻滞。

龟腹甲心 覆盆子 五味 归身 鹿角胶 秋石 芡实 金樱膏丸。

(四五)脉左细劲。腰酸。溺有遗沥。近日减谷难化。此下焦脏阴虚馁。渐及中焦腑阳。收纳肝肾。勿损胃气。(肾气不摄)

熟地 杞子 柏子仁 当归身 紫衣胡桃 补骨脂 杜仲 茯苓 青盐 蜜丸。

(六五)六旬有五。下焦空虚。二便不爽。溺管痹痛。姑与肾气汤主治。肾气汤细绢滤清服。

(三六)血淋管痛。腑热为多。经月来。每溺或大便。其坠下更甚。想阴精既损。肾气不收故也。

咸苁蓉 柏子仁 杞子 大茴 牛膝 茯苓

淋浊经年。阳损腰痛。畏冷。

熟地 杞子 鹿角胶 巴戟 杜仲 柏子仁 湖莲 芡实

(二七)淋属肝胆。浊属心肾。据述病。溺出混浊如脓。病甚则多。或因遗泄后。浊痛皆平。或遗后痛浊转甚。想精关之间。必有有形败精凝阻其窍。故药中清湿热通腑。及固涩补阴。久饵不效。

先议通瘀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汤。今世无识此药。每以杜牛膝代之。(败精浊瘀阻窍)

用鲜杜牛膝根。水洗净。捣烂绞汁大半茶杯。调入真麝香一分许。隔汤炖温。空心服。只可服三四服。淋通即止。倘日后病发再服。

又 淋病主治。而用八正厘清。导赤等方。因热与湿俱属无形。腑气为壅。取淡渗苦寒。湿去热解。腑通病解。若房劳强忍精血之伤。乃有形败浊阻于隧道。故每溺而痛。徒进清湿热利小便无用者。以溺与精同门异路耳。故虎杖散小效。以麝香入络通血。杜牛膝亦开通血中败浊也。

韭白汁九制大黄(一两) 生白牵牛子(一两) 归须(五钱) 桂枝木(三钱生) 炒桃仁(二两) 小茴(三钱) 韭白汁法丸。

败精凝隧。通瘀痹宣窍已效。

生桃仁 杜牛膝 人中白 生黄柏 麝香(二分调入)

(五四)五旬又四。劳心阳动。阴液日损。壮年已有痔疡。肠中久有湿热。酒性辛温。亦助湿热。热下注为癃为淋。故初病投八正五苓。疏气之壅也。半年不痊。气病渐入于血络。考古方惟虎杖散最宜。虎杖散。

丹溪谓五淋症。湿热阻窍居多。三年前曾有是病。月前举发。竟有血块窒塞。尿管大痛。不能溺出。想房劳强忍。败精离位。变成污浊瘀腐。且少腹坚满。大便秘涩。脏气无权。腑气不用。

考濒湖发明篇中。有外甥柳乔之病。与此适符。今仿其义。参入朱南阳法。

两头尖 川楝子 韭白 小茴 桂枝 归尾冲入杜牛膝根汁。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淋浊  阳气  湿热下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遗精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