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之范畴。因病程较长,伤及脾肾之气,久则成瘀,瘀阻水泛。《金匾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故其治疗重在行气通络、佐祛瘀利水。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使久疾治愈。

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内科杂证,收效颇显,兹录三则,介绍于下。

案1 慢性肾小球肾炎

卜某,男,47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腰痛时作,尿色黄,下肢常浮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时有反复。刻诊:形体瘦削,神疲气短,纳谷欠馨,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腰痛,尿黄,汗出不甚,微恶寒发热,测体温37.4℃。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5/HP,白细胞2~5/HP,颗粒管型+。舌胖色紫,苔白,脉弦滑。

中医诊为水肿,乃水湿羁留,久则成瘀阻络,复伤脾肾,水湿泛溢而致。拟益气和血、疏通经脉、行瘀利水。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6克,马鞭草10克,路路通10克,泽兰12克,泽泻10克。服药7剂,症状减轻,守方续进14剂,诸恙皆消。唯腰部隐痛,尿蛋白微量,原方去马鞭草、路路通,加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以善后。共进40余剂,病愈。一年后随访,诸症未作,尿蛋自阴性。

按:本病属中医“水肿”之范畴。因病程较长,伤及脾肾之气,久则成瘀,瘀阻水泛。《金匾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故其治疗重在行气通络、佐祛瘀利水。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使久疾治愈。

案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李某,女,22岁。患鼻衄、齿衄1年,如不慎撞击,则皮下青紫难消。两月前发热作,随月经来潮,量多成崩,周身皮下瘀斑瘀点,经某医院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刻诊:鼻衄、齿衄仍作,四肢皮下有点片状出血,色紫红,面部、周身黄染,巩膜不黄,神倦纳呆,口干欲饮,舌紫有瘀斑,苔薄黄,脉细带涩。查:血小板38×109/L,血压90/60mmHg。

此乃气虚血瘀、脾虚而不统血,血液外溢肌肤所致。治以益气健脾、摄血活血、通络祛瘀。

拟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干地龙10克,紫珠草6克,大黄炭6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知母15克,生地10克,茯苓10克,水牛角粉5克(冲服)。服药14剂,诸症减轻,查血小板61×109/L。拟原方继进14剂,查血小板92×109/L。原方去桃仁、川芎、地龙、水牛角粉,加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熟地10克,阿胶10克(烊化),健脾滋源,以善其后,先后共进50余剂,病情稳定。

按: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初乃气升血旺,溢于脉络,久则气血亏损,留而成瘀,血不循经而泛溢。《血证论》曰:“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于气,血脱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故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意在补气为先,后加健脾之品以培本固元。

案3 心绞痛

朱某,男,56岁。常感心前区疼痛1年余,晨起、活动、饱餐后加重,经市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西药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仍时作时缓。刻诊:心前区隐痛不适,伴头昏,心悸,面唇皆紫,胸闷气短,舌胖紫,苔薄白,脉弦缓。

中医诊为胸痹。证属心气心阳不足、气血瘀滞。治以益气通阳、活血通痹。

拟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黄精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红花6克,丹参20克,瓜蒌皮10克,降香10克,细辛3克,生地10克。上药5剂,配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药后心前区疼痛缓,心慌胸闷减。嘱停服西药,改为发作时舌下含服,原方加莪术10克,琥珀末2克(冲服)继进14剂。症状大减,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稍低。拟生脉饮为主调理善后,病情基本稳定。

按:本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本虚标实之疾。方中黄芪、党参、黄精补气以运血,四物补血调血,丹参活血祛瘀,瓜蒌、降香、细辛温阳散寒、通痹。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绞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焦痞滞宣上焦        下一篇:接触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