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综观叶氏对中风的治疗,亦用龙荟丸清泄肝火,枕中丹熄风安神,滋肾丸滋水养肝,虎潜丸填下潜阳,至宝丹清热熄风等。同时,叶氏还提出“节劳、戒饮、戒怒,可免仆中”的预防措施,至今仍有临床实用价值。

?“龙相宁”是指肝、胆、肾之相火离了原位,上袭清窍,形成中风、肝风、眩晕、头风等诸病症,治疗上必须使相火内归其位,与其对应脏腑的阴津互相资生,保持阴阳平衡状态,方可免患清窍失灵之灾。

?要保持“水源生”的平衡状态,就必须使“龙相宁”,只有“龙相之火”宁谧,肾水才能正常滋润五脏,而肾水充盈,又是“龙相宁”的基础。

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肝风”等节,受益良多。其中,“肝风”门胡案有“龙相宁则水源生”句,可谓经典之语。

其实,“肝风”亦属“中风”病门,正如华岫云所言:“此证之源,本于肝风,当与肝风、中风、头风门合而参之。”《临证指南医案》中,仅中风、肝风病案就有37例,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对理解“龙相宁则水源生”,并用之于临床,具有开拓思路之意义。兹浅论之。

“龙相宁”析

“龙相宁”之“相”字,为“相火”之“相”。“相火”与“君火”对应,“君火”乃指“心火”,除此以外,均为“相火”。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言心之君火,如中天之日,明照万物,故主明则五脏安和,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相火者,火之用也,但须在其位,火方能用,若火离其位,则失其用也。离位之火,便是致病之火,百病皆从火生,即是此义。

相火离位,最易发越于上,影响上部清灵之窍。依天人合一观点,东方为青龙之位,内与肝胆两脏相应。所谓“龙相宁”,就是指肝胆(包括肾)之相火离了原位,上袭清窍,形成中风、肝风、眩晕、头风等诸病症。治疗上必须使相火内归其位,与其对应脏腑的阴津互相资生,保持阴阳平衡状态,方可免患清窍失灵之灾。

“水源生”析

“水源生”之“水”指肾水,是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与火有着相反相成的有机联系,正常情况下,水火相济,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在致病因素干扰下,若火偏盛,其水自然亏耗,此为实火;若水不足,其火必然偏盛,此为虚火。

水与火失却平衡,就会出现诸多病患。以五行相生关系而言,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会出现肝阳、肝火、肝风等诸多病变;而肝火过旺或肝阳暴张、肝风内动,反会上吸肾水,子盗母气,耗散元阴,打破“水源生”的正常生理状态。由此引起的头部及所属灵窍疾患最为多见,特别是那些突发性脑部疾患,与龙相之火不宁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要保持“水源生”的平衡状态,就必须使“龙相宁”,即保持阴阳互相制约的平衡状态。

“龙相火”病症

叶氏所说的“龙相”之火主要是指肝胆之火,它所呈现出的病证主要表现在头部及所属之灵窍,如头痛、眩晕、头风、耳鸣、目昏、牙痛、咽痛、口眼歪斜、健忘、狂躁、舌强、失眠等,它如肢体麻木、遗精、震颤、抽搐病证等亦是,其脉象以弦细者为多,而舌质暗红、苔干腻者则占其大半。

前文所述之胡案,即“阴不上承,阳夹内风,得以上侮清空诸窍。”在医案中,多处提及其病机为“内风袭络”“肝木风动”“虚风动络”“厥阴风动”“风中廉泉”“水涸液亏”“肝阳无制”“阴虚阳亢”及“阴不上朝,内风动跃”等,比较详尽地说明中风是阴虚阳亢、肾亏肝旺(下虚上实)之病证。

滋水涵木

若将“龙相宁则水源生”结合起来分析,可辨证地理解为:只有龙相之火宁谧,肾水才能正常滋润五脏,而肾水充盈又是“龙相宁”的基础。

从病机学上讲,肾水不足是本,龙相火旺是标,故滋养肾水为治之本,熄风泻火是治之标。但有时还要“急则治其标”,即“龙相宁则水源生”。

《临证指南医案》对中风的治疗,提出许多对应之举,如“滋液熄风”“育阴熄风”“通补下焦,复以清上”“清上实下”等。但治疗大法则不外“熄风泻火、填补肾水”。

“熄风泻火、填补肾水”并无先后之序,何先何后,要看病机的转归和趋势。笔者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肝风病案37个病例所用方药大致有5类:

滋水涵木类

如复脉汤、地黄饮子、滋肾丸,药用制首乌、枸杞子、地黄、山萸肉、五味子、地黄、当归阿胶白芍、肉苁蓉、黑芝麻、女贞子、天门冬、麦门冬玄参沙苑子、龟板、鳖甲石斛、肉苁蓉等。此为治本之举,非滋水不能涵木,水足木涵则龙相之火自能归位。

熄风泻火类

犀角地黄汤、羚羊钩藤汤,药用羚羊角、犀角、连翘牡丹皮、黑栀子、猪胆汁、草决明、地骨皮等。为使“龙相宁”,必须用苦寒、甘寒之品,可快速使龙相之火归源,但在具体应用时,多则与滋水涵木方药配合而治。

平肝熄风类

天麻、甘菊、霜桑叶、白蒺藜、双钩藤、茺蔚子等。“气有余便是为火”,肝气有余可生肝风,也可形成肝火,故只有平肝气,肝风、肝火才能平熄。

化痰熄风类

如星附六君子汤、外台茯苓饮,药用胆南星、橘红、石菖蒲、炙远志、白附子半夏、象贝母、郁金、茯苓、竹沥等。“内风夹痰”是中风的常见病机,故化痰熄风亦是治疗中风的法则之一,正如书中眩晕门吴案下所言:“治痰须健脾,熄风可缓晕”。

镇肝熄风类

牡蛎龙骨石决明、磁石、紫石英、朱砂等。肝气鸱张则内风暴动,金石与介类药物具有重镇潜降的作用。

由上可知,对于中风病,叶氏非常重视应用滋水涵木、平肝熄风类方药。如开篇第一个病例钱氏,患偏枯,诊为“肝肾虚,内风动”,给予制首乌、枸杞子、当归身、怀牛膝、明天麻、三角胡麻、甘菊、石斛、黑豆皮等,显为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之法。

在叶氏治验中,滋水法是使“龙相宁”的第一要法,但平肝熄风、清热熄风、化痰熄风等不可或缺。正如华氏在综述中所言:“肝为风木之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以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

此外,综观叶氏对中风的治疗,亦用龙荟丸清泄肝火,枕中丹熄风安神,滋肾丸滋水养肝,虎潜丸填下潜阳,至宝丹清热熄风等。同时,叶氏还提出“节劳、戒饮、戒怒,可免仆中”的预防措施,至今仍有临床实用价值。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龙相宁则水源生析义  医案心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        下一篇: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