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赭培气汤治噎膈
参赭培气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膈食方中,主治中气不旺,胃气不能下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并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而生噎膈反胃者。方药由潞党参六钱、天门冬四钱、生赭石八钱(轧细)、清半夏三钱、淡苁蓉四钱、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柿饼霜五钱组成。加减为: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治此证(膈食),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甚效也。”由上张锡纯对方药的分析,可知治疗膈食之证的原则为大补中气为主,降逆安冲为佐,清痰理气为使,余随症治之。
临证验案
王某,男,61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
主因“胸骨后堵闷不舒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3月前感觉胸骨后不舒,卧位及食后明显,后自觉进食馒头类硬食后觉堵闷明显,自服胃药,疗效不佳,后慕名来诊。现症:胸骨后堵闷不舒,进食后明显,偶有食吐现象,便不爽,舌淡暗,苔白稍腻,脉弦细。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氏(Barrett)食管待查。
辨证:气虚血瘀、胃气上逆。
治法:补气化瘀、和胃降逆。
处方:清半夏10克,薤白10克,瓜蒌15克,党参20克,麦冬10克,代赭石20克,厚朴10克,肉苁蓉10克,当归10克,旋覆花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砂仁6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2012年10月19日):药后诸症减轻,偶有呃逆,上方加枳壳15克,又取7剂。
三诊(2012年10月26日):诸症已不明显,为巩固疗效,上方加香附10克,又取14剂。
之后患者又间断服药1月,上方稍作加减,没做太大变动。3月后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患者又服2周中药巩固疗效。
按:患者卧位及进食后堵闷明显,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引起食道黏膜水肿有关,又加之怀疑为Barrett食管。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曾建议患者去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未应。依据患者舌脉症,可辨证为气虚血瘀、胃气上逆证。治疗之法当以补气化瘀、和胃降逆为主。上方既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参赭培气汤加减而成。方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散结、降逆和胃,参赭培气汤补气化瘀、和胃理气,又加莪术、桃仁、川芎增加化瘀之力。患者共服中药2月余而取良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三仁汤治顽固性高血压案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264942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264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