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法”治膀胱癌案
张某,男,65岁,膀胱癌术后3年余。患者2013年5月21日因“血尿1周”在某三甲医院行泌尿系超声及膀胱镜确诊为膀胱癌,遂在该院经尿道行膀胱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级别。术后在此院行每周一次膀胱灌注化疗(表柔比星60mg),共灌注4次,拒绝再次灌注及放化疗治疗,要求中药治疗。患者于2013年6月25日就诊于林丽珠门诊。症见:精神一般,乏力,饮食正常,睡眠安,无恶心呕吐,无腰酸,大便正常,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土鳖虫5克,桃仁10克,山慈姑15克,龙葵30克,肿节风30克,萆薢25克,川木通15g炙甘草6克,蒲公英 15克,盐牛膝15克,女贞子20克,墨旱莲20克,14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2周后精神明显好转,无乏力,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继续原方服药。上方黄芪减少为15克,加壁虎15克加强抗肿瘤作用。此后患者坚持门诊服用中药,根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减:如恶性呕吐加竹茹、法半夏;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腹胀加厚朴、莱菔子;口干加芦根、天花粉及玉竹、石斛等。随访至今,患者定期复查肿瘤指标及胸部、全腹部CT及膀胱镜未见肿瘤复方和转移,情况稳定。
按:近年来,膀胱癌患者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多见于男性,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上。西医治疗膀胱癌以手术为主,在手术前后可采取放化疗治疗。中老年膀胱癌患者发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不能过于驱邪,也不能过于扶正,首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 “衡法”治疗,并且灵活运用“衡法”治疗膀胱癌,取得较好的效果。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易致湿热瘀毒聚于膀胱。故治疗以温阳化气、利水行湿为主,兼清热解毒、攻毒散结。故方中以五苓散和八正散温阳化气,利尿通淋。五苓散原方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但本方治疗病症较多,但其病机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方中以黄芪、泽泻、桂枝温阳化气;车前子、川木通、萆薢利水通淋,因利水易伤阴,故予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养阴;土鳖虫、桃仁破血逐瘀;山慈菇、肿节风、蒲公英、龙葵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牛膝可活血通经,补肝肾,引诸药下行,且可利水消肿。加以白芍和桂枝构成桂枝汤调和阴阳,其中白芍的量多于桂枝,一可补血可使土鳖虫、桃仁破血不耗血,二可起到敛阴止痛的效果,三可起到行水气作用,《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谓其能“去水气,利膀胱”。最后加甘草,第一可以调和诸药,第二联合黄芪可避免破血逐瘀药耗气及清热解毒药物伤胃。最后,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随症加减,体现了《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全方共用可利尿不伤阴,调和阴阳,破血不伤气血、解毒不伤胃。配伍特点处处体现“衡”法,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膀胱癌 膀胱癌案 国医大师 颜德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脾胃湿热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下一篇:酸甘化阴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