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卢永兵虚实论治老年眩晕

卢永兵虚实论治老年眩晕

卢永兵认为老年眩晕有内因、外因,以内因为主。病机可概括为“痰”“火”“虚”“风”“瘀”“湿”六个方面。

卢永兵认为老年眩晕有内因、外因,以内因为主。病机可概括为“痰”“火”“虚”“风”“瘀”“湿”六个方面。辨证施治要注意老年多虚、老年多瘀,立足全局调整阴阳气血平衡,重点调治肝、肾、脾与心。老年眩晕有虚有实,虚者言其根,实者言其症。常是虚实夹杂,虚者为多。总体来说,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肾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老年肾虚,髓海不足,则眩晕耳鸣,精神萎靡不振,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健忘。临证可分三型。

阴虚 肾阴虚常兼肝阴虚,水不涵木,下阴亏而上阳亢,常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耳鸣,口干溲赤,舌红,舌中常有裂纹,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育阴,方用左归饮加减,药用干地黄、山茱萸、怀牛膝女贞子白芍、龟板、知母泽泻麦冬石决明、北沙参。白芍、石决明、龟板,养阴潜阳,用量宜大,一般用30~40克。

阳虚 常伴有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口淡,溲清长,阳痿滑精,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人参杜仲附子桂枝鹿茸葫芦巴、益智仁

肾阴阳两虚 常伴面晦无华,神疲体倦,视物模糊,身体瘦弱。治宜滋阴益阳,方用龟鹿二仙胶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茱萸、杞子、鹿胶、龟胶、人参、怀山药、巴戟。

肾之阴阳互用,要善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不宜一派阳药,或一派阴药。气为阳药,肾阳虚衰明显者,应酌加人参、黄芪之类,以助阳气运行。

气血虚弱,脑失所养

老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易导致气血虚弱,脑失所养,头目空虚则眩晕,常因劳累眩晕加剧,神疲乏力,声低心悸,纳少,腹胀,便溏,面色无华,白光白或萎黄,舌淡常伴齿印、苔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健脾益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当归、熟地黄、白芍、茯苓陈皮木香川芎丹参。老年气血虚弱常伴不同程度血瘀,适当配合川芎、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药,以活血生血。

风阳亢盛,上扰清空

平素肝阳亢盛,化火生风,风升火动,上扰清空而眩晕。眩晕常因情绪激动,或过食辛热之物,或天气酷热而发,面红目赤,头部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息风。方用羚羊角汤加减,药用羚羊角、水牛角龙胆草、生地、白芍、杭菊花夏枯草、石决明、龟板、大黄葛根。卢永兵用葛根,常用40~50克,其有很好的升清降浊功效,并有扩张心脑血管的药理作用,若眩晕而疼痛明显,不论偏正疼痛,屡用屡效。

痰浊壅盛,湿蒙清窍

脾主湿,为生痰之源。老年常脾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壅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蒙蔽清窍而发眩晕。症见眩晕头重如裹,胸闷,痰多,肢体困乏沉重,纳呆,便溏,舌胖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滑或缓。治宜健脾燥湿祛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炙甘草、党参、泽泻、枳实代赭石羌活。湿与痰互为因果,常是并存,术、夏、苓三味用量宜重。

血络瘀阻 气血不通

老年久病多瘀,血液常处浓、黏、凝、聚状态,或跌仆损伤,瘀血内停。血瘀气滞,脉络不通,头目失养而眩晕。此型眩晕常伴头痛,且痛多有定处,面色暗晦,失眠、健忘、唇舌紫黯,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行血清经。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蒲黄、天麻、白芷、黄芪、生地。黄芪益气通血脉,与活血药合用,能促进血运,改善微循环,用量宜大,常用30~50克。

老年眩晕,多为脑性眩晕,常见于高血压或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易化风,风动痰升。因此滋阴、潜阳、息风、化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老年常脉络瘀滞,在各证型常有出现,在各治法中兼以活血通脉,能收到更好疗效。气通血活,何患不除。老年体质虚弱,用药注意弃刚用柔,同时注意不宜过于寒凉,以免气虚败胃。当眩晕欲倒,头痛欲裂,恶心呕吐,气促心悸,手足颤动,血压暴升等高血压危象出现时,要及时中西医结合抢救。

老年本虚为多,一旦标实得以缓和,应注意转为培本,才能巩固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卢永兵虚实论  老年眩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走罐治疗项背部筋膜炎        下一篇:扶正清肺峻下涤痰治肺癌术后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