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润燥治疗喉源性咳嗽验案
张某某,女,43岁,因咽喉部干痒咳嗽2个月于2017年11月12日首诊。患者素有慢性咽炎,常感咽部干痒不适。2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经治感冒愈但遗留咽痒咳嗽不止。屡服消炎药、止嗽立效丸及止嗽散汤剂等不效迁延至今。现症:咽喉干痒,痒则引咳,每发则连续呛咳十余声,直至涕泪交流。无痰或仅能咳出少量颗粒状痰,痰咳出则感轻松。咳嗽白天较重,每早晚必咳一阵,夜里不咳。病来曾拍胸片和多次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
诊见:脉细缓,舌较淡少津,咽部不红。
诊断:喉原性咳嗽(风燥伤津,咽喉失润)。
治疗:祛风润燥止咳。
方药:喉科六味汤加味: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僵蚕10克,薄荷8克,当归10克,仙鹤草30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3服。水煎2次,合并滤液成400毫升,早晚2次温服。
二诊:咽干咽痒咳嗽显减,咳痰较利,痰后咽部清爽。诊见脉细,舌淡红,苔薄白。前方加味治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僵蚕10克,薄荷8克,当归10克,仙鹤草30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5服而愈。
喉原性咳嗽也称喉痹咳嗽,以咽喉部干痒、阵发性呛咳、无痰或少痰为特征,临床少见。因治疗效果欠佳,常持续很长时间不愈。这类咳嗽病位在喉,病因为燥,病机为燥生风,风生痒,痒则引咳。证属风燥伤阴津,咽喉失润养。因病邪主要是燥和风,故治疗应以润燥祛风为重点。方用已故喉科名医丁甘仁所创“喉科六味汤”加味润燥祛风止痒。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止痒,况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祛风而不伤阴;桔梗合甘草乃甘桔汤,功擅清利咽喉且能引药上行;僵蚕善搜风止痒,薄荷祛风散结。加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咳;当归性濡润而善治咳;仙鹤草不仅善止血和治疗脱力劳伤,更用作植物性激素,擅治顽固性咳嗽而无激素的副作用。诸药相合可使喉燥得润,风邪得祛,则其咳自止。二诊加生地、麦冬,加强滋阴养肺之力,以恢复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的生理习性,以收邪去正复之目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祛风润燥 喉源性咳嗽 风燥伤阴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