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眩晕
眩是眼前发黑,晕是头部不清,自觉物体旋转,如坐舟车,可伴有呕恶。《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凡是西医学诊断的内耳性眩晕、位置性眩晕、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出现以眩晕为主诉者,中医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定眩汤是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眩晕的方剂。
药物组成: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20克,泽泻30克,炒白术10克,白蒺藜3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
功效:燥湿化痰,潜阳定眩。
主治:颈性、位置、供血引起的各种眩晕,属痰湿中阻者。
加减使用:伴呕恶者,加炒枳实10克,竹茹6克;伴寐差者,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30克;伴颈部僵硬者,加葛根30克;伴大便不畅者,加全瓜蒌30克;有颈动脉斑块者,加赤芍15克,川芎10克。
定眩汤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经常使用的方剂之一,本方由二陈汤和泽泻汤而成。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陈皮均属六陈之一,陈久者,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中洲之圣剂;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本方尤擅疗清阳不升、浊阴上泛之头目昏眩之症。白蒺藜、石决明、钩藤是笔者治疗各种眩晕的经验药对,常常用于对证方药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无论是何种眩晕,用之均可使上犯清阳之风下潜,标本同治,诸症皆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 眩晕 定眩汤 二陈汤 泽泻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补中益气汤加减可定胎漏 下一篇:疏肝健脾调升降 怡情安神平血糖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