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渴引水浆新解

渴引水浆新解

“渴引水浆”许多医家解释为“渴喜饮水”,笔者认为“渴引水浆”应是“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

“渴引水浆”见于《伤寒论》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许多医家解释为“渴喜饮水”,笔者认为“渴引水浆”应是“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现分析如下。

渴喜饮水

“渴引水浆”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张仲景撰用《内经》《难经》等书,并平脉辨证,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渴引水浆”在《内经》中解释为“渴而喜欢饮水”,所以,许多医家在解释茵陈蒿汤证时,视经典著作为准绳,而沿用了《内经》之义。温病大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28条:“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直接将“渴欲饮水”写入条文之中。高等中医院校《伤寒论》教材也采用此义。

渴而不欲饮水

中医理论认为,口渴不欲饮水常见有三种情况:一是湿热病,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症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二是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伴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三是瘀血内阻,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本条被认为是湿热证之提纲。湿热证口渴特点是“口渴不引饮”。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3条三仁汤证“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中焦篇19条“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56条茯苓皮汤证“舌白,渴不多饮”,63条黄芩滑石汤证“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这些条文说明,在湿热病中,口渴特点是“不喜欢饮水或少量饮水”。再看同为黄疸病的栀子柏皮汤证与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是热重于湿,《温病条辨》中焦27条“阳明温病,不甚渴”;茵陈蒿汤证是湿热并重,28条“身无汗,渴欲饮水”。热重于湿都不甚渴,湿热并重怎么就渴欲饮水呢?显然,“渴欲饮水”与湿热证“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之临床表现不相符合。吴鞠通未能脱却人云我云之说。从文字角度讲,“引”非“饮”也,本身没有“喝”之义,有“退避”之解,如《赤壁之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引即退避之义,次即驻扎也,两军初次交战,曹军出师不利,退而驻扎在长江以北。“渴引水浆”之“引”即退避之义,渴而回避水浆,回避水浆还不就是不欲饮水吗?退一步讲,即是想喝水也不多饮。哈小博、肖娴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9年第8期,“漫谈茵陈蒿汤”一文中讲到,“此时的口渴,大多渴不多饮,与内热津伤的大渴引饮不同。”所以说,“渴引水浆”应当解释为“口渴不喜欢饮水或少量饮水”。不管从文字学角度,还是从湿热病病机角度,这种解释都是比较符合逻辑的。(王金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渴引水浆  渴喜饮水  渴而不欲饮水  不多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本草纲目》“发明”项:析误释毒        下一篇:湿疹瘙痒难耐 试试这些外治法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