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间擦疹的中医治疗

间擦疹的中医治疗

擦烂红斑别名褶烂、间擦疹,是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潮湿、温暖、摩擦等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

擦烂红斑别名褶烂、间擦疹,是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潮湿、温暖、摩擦等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好发于皱褶部位,如腹股沟、腋下、乳房下等,皮疹为红斑、丘疹,部分呈水疱,继而糜烂、渗出,边界清楚,悬附着花边样的浸软发白的鳞屑。指间糜烂好发于第三、四指间,除有边缘清楚的湿润性红斑外,常有皲裂,主要为局部治疗。

症状体征

皮疹初起时皮肤呈潮红肿胀或暗红色斑,继之浸渍糜烂、渗液。皮损范围与皱褶皮肤相一致,边界清楚。继发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者可伴发淋巴结炎。重者可有水疱和浅溃疡。自觉瘙痒灼痛。皮损好发于皱褶处,如乳房下、腹股沟、臀沟、腋窝、肘窝、脐窝、颈部、会阴等。常见于肥胖的婴儿和妇女。多发生于夏日湿热季节。

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为局部治疗,方法有:

(1)皱褶部位撒上干燥粉剂,并以吸湿性棉布隔开。

(2)外涂炉甘石洗剂可起安抚和干燥作用。红斑时可撒布粉剂,如硼酸滑石粉、痱子粉、松花粉外扑;或搽硼酸乳膏后再撒粉剂。

(3)初期可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抗生素洗剂或霜剂,或凝胶剂涂患处,2或3次/d。然而要避免长期使用。

(4)新生儿皮肤褶烂可用鞣酸软膏治疗。处方:鞣酸100g,甘油200g,焦亚硫酸钠2g,蒸馏水20ml,单软膏678g,经加热、搅匀配制成鞣酸软膏1000g。

(5)伴有局部感染者,可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6)糜烂渗液时,先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硼酸溶液清洁局部后扑粉,或用2%硼酸溶液湿敷,亦可用紫草地榆油外涂后再扑粉。有感染者,可在油膏中加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等。

(7)落屑期可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2%冰片或5%白矾炉甘石洗剂。

预防护理

(1)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应保持凉爽和干燥,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是有益的。

(2)衣服需要轻质、宽大,并有吸湿性,避免穿毛料、尼龙及合成纤维。

(3)洗澡、淋浴以保持皮肤皱褶部位清洁干燥,2次/d扑痱子粉或滑石粉。

(4)避免使用封包性油膏、刺激性软膏或化妆品。

(5)在尿便失禁病例,可用有保护作用的软膏、洗剂、粉剂或霜剂。需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用0.002%碘伏液擦浴可预防皮肤褶烂。

病理病因

该病主要是皮肤皱襞处由于皮肤面密切接触,局部湿热散发不畅,汗液潴留,导致浸渍,加之活动时皮肤面不断摩擦刺激而引起急性炎症。常继发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

尿便失禁时由于过分的潮湿、尿和粪便中存在化学性刺激物以及微生物的感染,易引起褶烂。

疾病诊断

该病应与下列疾病做鉴别:

1、念珠菌性间擦红斑:初发为一小疱,迅速变为脓疱,然后糜烂但无明显渗液,周边常有炎症性丘疹及膜状脱屑;真菌镜检阳性。

2、急性湿疹:原因不明,部位无定,皮疹多形性,渗出明显,境界不清,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3、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多见于暴露部位,常有大疱,炎症较著。

4、股癣:边缘炎症明显,有丘疹小疱和鳞屑,中心自愈,真菌镜检阳性。

间擦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一、中药治疗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方用解毒利湿汤。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热炎宁。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二、外治法

间擦疹除内服用药(食)外,同时配合外治法,疗效会更好。

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

(2)紫金锭醋调成糊状,取糊频涂患处。

(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5)冰片、珍珠粉各10克,蛇脂软膏20克,混合为膏状,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6)牛黄10克,七参连膏20克,混合为膏状,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三、间擦疹的辨证论治

湿热型

【证见】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 解毒利湿汤:公英30克,薏苡仁茯苓、地丁、鱼腥草各30克,连翘、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5克,蝉蜕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0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黄芩各15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鲜皮30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热炎宁4粒,每天3次。

风热型

【证见】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利湿。

【方药】

1、祛风凉血汤:荆芥、防风、连翘、苦参各15克,蝉蜕15克,生地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蛇床子20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

(1)连翘败毒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溶解后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血虚风燥型

【证见】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

1、养血祛风汤:

当归黄精各15克,川芎、荆芥各12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鲜皮各15克,生地黄30克,地肤子20克,蛇床子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难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先煎),夜交藤远志各15克。某一阶段见糜烂、渗液者,加萆薢12克、通草10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润燥止痒丸、养血止痒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间擦疹  擦烂红斑  急性皮肤炎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蒲公英善清肝胃热        下一篇:调睡眠可治慢病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