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孔伯华辨治热病组方特点

孔伯华辨治热病组方特点

孔伯华先生诊治发热病因多重复杂,喜用时方,根据病情灵活选方用药。提出郁热伏气轻发病轻,郁热伏气重即发病危重。

孔伯华先生在《医方总论》中强调“医无定法而法有定理,法不可尽而皆可通,理不可穷而尽可明也。知医而不知方,谓之瞑蹈;不知医而知方,谓之剽窃;剽窃与瞑蹈,其偏废一也。是故方者矩也,医者意也,方无尽而通之以矩,医无穷而守之以意。方者防也,防于未然,范于已然。医者易也,变而通也,神也守也。方者法也,医者理也,明其理而后用其法,法无不当;知其法而后参以理,理以益明。”同时也强调:“时有古今也,地有南北也,禀有厚薄也,体有强弱也,法与方不可成守,而理则无所殊也。”

孔伯华先生诊治发热病因多重复杂,喜用时方,根据病情灵活选方用药。提出郁热伏气轻发病轻,郁热伏气重即发病危重。列举先生以孔伯华“郁热”挟湿为特点组方。

郁热及挟湿组方特点

郁热轻症 “郁热”轻即发病轻,即以辛凉轻剂或平剂从表清解。再根据兼挟之症,灵活选药加减。不可盖用苦寒清里之剂,以免引邪入里,临床以辨治为要,不可拘泥。

郁热轻症之方阵:桑菊饮、银翘散或桑叶、鲜苇根、鲜茅根、薄荷、鲜荷叶、菖蒲、金银花等鲜药芳香透表化湿、辛凉清解,或配地骨皮、生石膏、生知母等辛甘凉、甘寒之品清里热滋阴液。

郁热重症 “郁热”盛即发病急危重,要采取重用清热之法,其与近代姜春华先生提出“截断扭转”疗法的观点不谋而合,早期即直折伏遏之热邪,阻截传变,配合透表之芳香之剂表里双解。郁热伏气温邪发病病位多涉及肺、胃、肝、心、脾等。

郁热重之方阵:石膏、地骨皮、莲子心(朱砂拌)、黄连龙胆草、焦栀子地榆,苦寒甘寒并用,直折热邪,清热凉血,并配鲜苇根、鲜茅根、薄荷、鲜荷叶、菖蒲等鲜药,芳香使病邪从上从表透出。

壮热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配鲜九节菖蒲根、郁金僵蚕、人中黄等清心开窍,涤热透邪,谨防热极动风,劫阴耗液而致痉厥闭脱之变。

热邪入阴分日晡潮热者:以青蒿、生鳖甲、地骨皮滋阴透热。

咽喉肿痛:以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白僵蚕、六神丸等解毒化痰散结消肿。

感受暑湿者:以滑石通草茯苓以淡渗;藿香佩兰、荷叶以芳透;兼痰热者,佐竹茹瓜蒌清化。

便秘:用火麻仁郁李仁、瓜蒌、杏仁桃仁配以乌药等,以行气润肠,或选用生地、玄参,增液滑肠。

阳明腑实者:酒大黄与元明粉同用通腑泄热,病中即止。

通利小便:以益元散、六一散或滑石块、猪苓、茯苓、瞿麦等。

经络不通:以桑寄生、豨签草、络石藤等藤类药物疏通表里之经络。

挟湿症 邪为“湿”固,发热常缠绵不愈。湿热交缠,此证最难。先生根据湿邪所据病位,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施以辛凉清热,渗化湿邪之法,佐以芳香辛散之味,以攘开其湿邪外围,不使湿热相搏而直捣其巢穴,则固邪易解,热退病瘥。常清热与祛湿并用,湿为阴邪,其性趋下,常以清疏、芳化、燥渗祛风等法从肌表、经络、从血、从大小便出,以祛湿。

邪为湿固之方阵:栀子、茵陈,配以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寒清热燥湿之品,从里以燥湿,加以菖蒲、藿香、薄荷、荷叶等,芳香开窍从表化湿,以茯苓、生滑石甘淡渗湿之品,从小便引湿邪外出。

湿阻三焦不得宣达者:以茯苓、茯苓皮、炒秫米、薏苡仁等健脾化湿,以绝生湿之源,再用杏仁开上,厚朴大腹皮白豆蔻等宽中,茯苓、滑石块等利湿导下,分消上下之势,使气机得以升降,则脏腑功能得复。

以病位施治组方特点

先生辨治,尤其注重病邪之位,常以病位高低,采用宣发或下降之药,以借势造势以祛邪。因此根据病邪病位,以总结先生用药规律。

邪在表者 对内郁热伏气轻之外感热病初起,发热或寒热,体痛,苔白者。以芳香透表为主,如有寒束以辛温解表,寒去则去辛温之药。

在表在上之方阵:薄荷、桑叶、菊花、蝉衣、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黄芩、鲜苇根、鲜白茅根、地骨皮。

表有寒:配苏叶、桑枝以去寒邪闭于肢体疼痛,或配白芷辛夷,以去头疼,或加苏合香丸以散表寒。

胃阴不足:加鲜石斛、鲜藕汁、甘蔗麦冬等。

咽喉疼痛:板蓝根、蒲公英、白僵蚕、六神丸。

内热素盛:常以黄连、栀子、龙胆草、生知母、黄柏等,清里热;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兼备,因此类化热甚速。

咳嗽:忍冬花、紫菀、杏仁、黛蛤散等。

挟湿:鲜九节菖蒲根、鲜荷叶梗,芳透在上之湿;藿香、佩兰以化中之湿;滑石块、通草、西瓜翠衣,以淡渗下焦之湿。

注意:里热未起,减石膏量;年老体质弱气血不足,慎用石膏。

表里俱热者 对热病表里俱热,寒热,体痛、口渴,便秘、神昏等症,表以芳香透表,里以苦寒甘寒清热,使邪热随气机从表透解,从里清解。

在表在里之方阵:薄荷、龙胆草、桑叶、菊花、蝉衣、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黄芩、鲜苇根、鲜白茅根、地骨皮、黄连、栀子、生知母、生黄柏,灵活配伍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牛黄抱龙丸。

诸气不降:诸药借旋覆花代赭石下降之势,降诸脏腑之上逆之气。配伍杏仁泥、葶苈子等肃降肺气;配莲子心、生滑石块、川牛膝等清心降火引火从小便出;配伍生石决明、白蒺藜、芍药等平肝气;配伍枳壳、瓜蒌、厚朴等降胃气;配伍生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配伍莱菔子枳实、郁李仁、火麻仁等降大肠之腑气。

邪在里者 外感热病里热炽盛,常以腑实症,潮热、便秘、腹满,或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舌红绛,脉洪大数。常以苦寒甘寒重剂清热,截断扭转,且顾护脾胃,以防邪入太阴。

邪在里之方阵:生石膏、知母、黄芩、地骨皮、黄连、栀子、龙胆草、生知母、生黄柏、旋覆花、代赭石、郁李仁、瓜蒌等,灵活配伍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等。

血热:常以地榆、丹皮、桃仁、侧柏叶、生郁金、犀角羚羊角等清热凉血。

顾脾:炒焦稻芽、炒麦芽、焦神曲、台乌药等,顾脾胃,以防邪入太阴。

通腑:常以枳实、大腹绒、厚朴、瓜蒌、莱菔子、郁李仁、火麻仁等导滞润肠为先行;在以酒军、玄明粉攻下;肠道津液不足,以生地、玄参等配质润之品增液行舟。

邪退气阴亏组方特点

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低热、乏力、胃气尚差,津液未复,舌苔较少。常以温中健脾,养胃生津之药,复后天脾胃之本。

邪退气阴亏方阵:肥知母、鲜石斛、焦神曲、谷稻芽(炒焦)、淮小麦芡实米、陈大米(炒)、郁李仁、台乌药等,益气养阴,以复正气。

眠差:首乌藤、柏子霜、莲子心(朱砂拌)、远志茯神酸枣仁、真琥珀珍珠母等。

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

脾气不固:黄土汤。

先生尚《内》《难》之奥旨,融伤寒与温病为一体,参酌会通,取长补短,辨治发热,审因求证,借势造势,灵活用药,虽以探其方药组成特点以供参考,临证还需明理活法以用药,切记不能不知理以守方用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孔伯华  辨治热病  郁热伏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构建郁证因机诊治体系        下一篇:辛夷:专功宣通鼻窍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