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德仁心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金贵

津沽脏腑推拿既是治病的好方法又是治未病的有效手段,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体现了其重要社会价值。

“津沽脏腑推拿既是治病的好方法又是治未病的有效手段,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体现了其重要社会价值。其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绿色疗法高度契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挖掘、保护、继承和推广。”近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金贵在谈及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津沽脏腑推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深入研究 完善体系

说起津沽脏腑推拿,王金贵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该疗法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思想,以通脉调气、调畅三焦为核心理论,通过调控伏冲之脉以及气街、四海等来整体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疗法。该疗法主要施术于腹部,以层按法、捺法、迭揉法、掌运法等为主要特色技术,以五层气体、四种导疗为主要补泻原则,强调“有形脏腑”与“无形脏腑”有机结合,并通过伏冲之脉整体调控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最终达到调整人体脏腑的气化功能。同时强调推拿医生内功修行的重要性,治疗时要求“心、意、气、力”四者结合,以医生自身的正气与患者正气攻伐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遗憾的是,津沽脏腑推拿资料大都散落于民间,技术往往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加上“技不外露”“传子不传女”等传统观念影响,使得这些宝贵方法的传承和发展无以为继,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有部分内容见诸书本。因此,对这些健在的脏腑推拿技术持有者理论思想,亟待抢救式挖掘整理,并加以总结利用迫在眉睫。此外,由于“津沽脏腑推拿”操作难度大,在掌握手法的同时,还需要医者长期习练内功,出师周期漫长,这是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津沽脏腑推拿研究室,并设专人管理相关资料档案,确保津沽脏腑推拿技术的传承。同时,围绕津沽脏腑推拿展开机制研究,深入挖掘其科学价值,继承创新发展。目前围绕津沽脏腑推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持承担各级别课题3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目前,津沽脏腑推拿注重对传承人学习过程的精细掌握和严格要求,确保传承人的质量。遴选科室优秀硕博学历医师基础上,以一对一师带徒的传承模式培养骨干传承人,以积极培养后继人才。率先以津沽脏腑推拿为主题,在全国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受众及间接受众医师达数千人,目前学习人员已遍布海内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作为牵头单位,编写了“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现已通过国家验收。同时牵头组建中国脏腑推拿联盟,将津沽脏腑推拿纳入脏腑推拿学术研究联盟,以利于推广。

基于前期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地区内科推拿流派整理及津沽脏腑推拿学术研究”,系统整理“津沽脏腑推拿”相关资料,进一步走访民间脏腑推拿按摩师,从他们回忆和口述中调查、充实“津沽脏腑推拿”技术,将“津沽脏腑推拿”流派体系凝练完善,并出版津沽脏腑推拿专著《王金贵津沽脏腑推拿心法》。

经典思想 溯源求证

提起津沽脏腑推拿项目传承有关故事、典型事迹,王金贵说,津沽脏腑推拿第一代创始人石汉卿,河南省开封府人氏(生卒不详),自幼习武,跟随少林寺师傅学习正骨推拿手法。最早将少林内功“心、意、气、力”的特点与脏腑推拿结合,为当地民众疗疾,石老深谙少林内功,指力深透,常以推拿手法治疗内妇疾患。其特别注重以意引气,以气导力,以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的功法,调动患者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使得患者能够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恢复身体状态。世人赞其普渡慈航同拯苦海,杨枝甘露洒遍人间。

跟其学艺的津沽脏腑推拿第二代传承人胡秀章回忆时曾说:“恩师的手法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绵、沉稳,具有强劲持久的渗透力,但给患者的感觉却自然轻缓。我初和恩师学习时,一日有一外傅之年幼童,肚脐部突然疼痛,其母带其前来请恩师医治,恩师讲这是肚脐部受风寒吹袭,入侵腹内所致,应扶助体内的脾胃之阳气,随即两只手放在幼童的肚子上,从外侧向脐中推运腹部,并用功力使病气从腹内向脐中排放出体外,片刻幼童即觉疼痛大减,随后又将两手按在其肚子上大约一炷香时间,疼痛完全消失。其医治之效让我更加崇拜恩师的回春之术。”

津沽脏腑推拿另一位有重要影响的创始人是安纯如,第二代传承人胡秀章、刘希曾都曾师从于他,其真实身份一直是后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各家众说纷纭。有人说安纯如是位僧人,小时候就曾随舅舅在五台山普济寺修行,而普济寺是康熙皇帝五登五台山时必经的第一个寺庙,是五台山最大的佛教寺庙,安纯如正是在这个寺庙中向寺庙僧人学习脏腑按摩术。但多数学者认为安纯如为道士,因为从其承袭的古法腹部按摩基本构架中可以看出受到道家的一些经典思想的影响尤为深远,特是对“气”的重视程度,使津沽脏腑推拿的治疗原则与道家的哲学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

对于安纯如的神秘身份,不仅推拿学者争论,就连一些对该项目感兴趣的研究生们也在刨根问底,甚至利用假期去全国各地档案馆和民俗文化宫去溯源求证安老的相关信息。但是,溯源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有一种说法,就是慈禧太后在位时,佛教盛行,安纯如为掩盖其道家身份而隐姓埋名,假“僧”行道。这可能也是在全国档案馆内很难溯源到安纯如资料的原因。

自古至今,推拿都不是中医发展大环境的主流。而津沽脏腑推拿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推拿流派中脱颖而出,且一直保持活力,原因就是其对疑难杂症有着不可替代的绿色优势。甚至津沽脏腑推拿中的许多著名的传承人都是因为其出人意料的疗效而走上推拿的求学之路。

据津沽脏腑推拿第二代传承人刘希曾回忆,自己十几岁时曾在孙记杂货铺学徒,身体瘦小经常得病,有一次得了疟疾,其实现在看来可能是霍乱,奄奄一息之际,门口走来一位老人,老人用双手在刘希曾腹部按摩数小时,最后竟然救了刘希曾一命。老人医术的神奇使刘希曾为之着迷,病好后,刘希曾执意要拜师学习其技术,最终如愿成就一段师徒缘分。

保护传承 推动创新

津沽脏腑推拿有其完整的自身理论体系和历史演化脉络,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历史演化见证,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津沽脏腑推拿不仅将“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巧妙结合并互补,更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极大地缓解患者病痛,降低患者费用支出,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其擅长治疗功能性内科及妇科疾病,以及痉挛性斜颈、脊髓侧索硬化症、亚联变、帕金森综合征等疑难杂症。尤其针对世界性医学难题“痉挛性斜颈”,王金贵运用津沽脏腑推拿疗法治疗,有效率高达70%,享誉国内外。

2012年,“津沽脏腑推拿”项目依托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脏腑推拿医疗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以“津沽脏腑推拿”为蓝本,牵头起草并制订了全国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被评为国家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倡议并牵头组建中国脏腑推拿联盟,成员包括北京、上海、吉林等多家单位,提升了全国脏腑推拿技术水平。

作为特色项目,津沽脏腑推拿在众多高级别国际会议上被展示,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三届夏季峰会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等,对于推动津沽脏腑推拿及中医药的国际化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津沽脏腑推拿已被纳入中医本科教学选修课科目中,在中医学领域普及传承。老年大学特别开设津沽脏腑推拿课程,由王金贵带领津沽脏腑推拿传承人向社会普及推广此项技术。同时,以津沽脏腑推拿为主题,在全国率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目前学习人员已遍布海内外。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此项非遗项目,已出版津沽脏腑推拿相关著作《中华推拿奇术》《按摩学讲义》《中医学解难·推拿分册》《中医纲目》,自编《脏腑推拿学》教材,王金贵主编的《脏腑推拿治疗学》已由科技出版社出版,《王金贵津沽脏腑推拿心法》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不断问世的著作在同行业及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不但如此,王金贵还积极推动中医的社会认知及普及,多次走进社区、校园、老年大学向民众讲解津沽脏腑推拿技术。同时,多次走进电视台录制节目,将津沽脏腑推拿以科普形式将该项技术向全国观众进行展示。

在王金贵带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围绕“津沽脏腑推拿”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5项,保持该项技术的创新发展。为该项非遗技艺争取研究经费确保传承与发展,使得该项技术在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屡屡收获奇效,进一步扩大了治疗病种,推动该项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该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王金贵充满了信心。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金贵  津沽脏腑推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怀仁心 行仁术 书写战“疫”青春——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年突击队        下一篇:王琦:有韧度的学者 有温度的医者

>> 返回医德仁心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