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Q --> 荞麦

荞麦

荞麦用于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Qiáo Mài

【别名】乌麦、荍麦(《日用本草》),花荞、甜养(《纲目》),荞子(《草木便方》)。

【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霜降前后种子成热时收割,打下种子,晒干。

【原形态】

荞麦,又名:净肠草(《植物名实图考》),鹿蹄草、流注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光滑,红色,稀具乳头状突起,高40~110厘米。叶互生.心状三角形成三角状箭形,有的近五角形,长2.5~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下部裂片圆形或渐尖,基部近心形或戟形,叶脉被乳头状突起;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无柄;托鞘膜质,短筒状,早落;总状伞房花序腋生和顶生,短而密集成簇;花梗长;花白色或淡粉红色,具细长的小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被深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子房1室,具3棱。瘦果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渐尖,具3棱,棕褐色,光滑。花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和栽培。本植物的茎叶(养麦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份】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

【性味】

甘,凉。

①《千金·食治》;味酸,微寒,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甘,平寒,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大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

①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②《纲目》: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③《本草备要》:解酒积。

④《安徽药材》:治淋病。

⑤《中国药植图鉴》:可收敛冷汗。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注意】

①《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

②《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

③《品汇摘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

④《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

⑤《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附方】

①治绞肠痧痛:养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简便单方》)

②治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坦仙皆效方》)

③治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荍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纲目》济生丹)

④治小儿油丹亦肿:荞麦面醋和敷之。(《兵部手集方》)

⑤治痘疹溃烂,脓汁淋漓,疼痛者:荞麦,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痘疹世医心法》荞麦粉)

⑥治汤火烧:荞麦面炒黄色,以井华水调敷。(《奇效良方》)

⑦治蛇盘瘰疬,围接项上: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纲目》)

⑧治脚鸡眼:以荸荠汁同荞麦调敷脚鸡眼。三日,鸡眼疔即拔出。(《本草撮要》)

⑨治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仁斋直指方》)

⑩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荍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讲晒收。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荞麦  绞肠痧  肠胃积滞  慢性泄泻  噤口痢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荞麦        下一篇:荞麦

>> 返回中药词典Q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