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子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Yà Má Zi
【别名】胡麻子(《博济方》),壁虱胡麻(《纲目》),亚麻仁(《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亚麻条。
【生境分布】主产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此外,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
种子呈扁卵圆形,一侧较薄,一端钝圆,他端尖,并歪向一侧,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棕色,平滑而有光泽;扩大镜下可见微小的凹点,种脐位于尖端凹入部分,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除去后,可见棕色薄膜状的胚乳,其内面有2片一面平、一面突起的大形子叶,黄色,富油性,胚根朝向种子的尖端。浸在水中,表皮中的粘液膨胀而成一粘液套,包围整个种子。嚼之带粘液性,油样,气无。以色红棕、光亮、饱满、纯净者为佳。
本品在很多地区作胡麻子入药。考《本草》所载之胡麻,当是胡麻科植物脂麻,两者不可相混。参见黑脂麻条。
【化学成份】
种子含脂肪油30~48%,蛋白质18~33%,粘质5~12%,糖12~26%,有机酸及维生素。此外,尚有少量的氰甙即亚麻苦甙。未成熟的种子含有淀粉,成熟时消失。
在常温下压榨得亚麻油为黄色的液体,气特异,味淡,在空气中质渐变浓,色渐加深,气与味亦渐增强。油中主要成分含亚麻酸21~45%,亚油酸25~59%,油酸15~20%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酯。此外,尚含阿魏酸廿烷基酯。
【药理作用】
种子含粘胶及油,故有润滑、缓和刺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局部炎症。对其内服治疗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炎症,尚有不同意见。亚麻油有轻泻作用。亚麻苦甙对小肠的分泌、运动功能据云有调节作用;此甙可产生氰酸。本植物之氰酸含量可达0.17~1.5%;氰酸含量在O.008~0.08%时,对牲畜即属危险。制亚麻油或亚麻纤维时,可因其中含有某种刺激性物质,引起非过敏性皮炎。
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故用来预防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但在动物(兔)身上长期饲以亚油酸,对血胆甾醇水平、动脉的粥样病变并无特殊的保护作用(较向日葵油之效果差),临床效果也不显著。
【性味】
甘,平。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温,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
①《本草经疏》: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经逢原》:入阳明经。
【功能主治】
治麻风,皮肤痒疹,脱发,大便干燥。
①《本草图经》:治大风疮癣。
②《滇南本草》:治肺痨。
③《中药材手册》:通大小肠,解毒止痛。治肠热、丹毒。
④《药材学》:治肺痈吐脓血。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种子及根:平肝,顺气,通肠。治睾丸炎,疝气,慢性肝炎,肝风头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大风疾,遍身瘾疹瘙痒:胡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荆子各半两(一处同炒,令烟出为度),苦参半两,瓜蒌根、防风(去芦)各半两,白蒺藜半两。上八味,同杵为末,每十五钱药末,入轻粉二钱,一处拌匀。每服-钱生末,调茶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服药后五、七日间,先于齿牙缝内,出臭黄涎,浑身疼痛,次后,便利下脓血,此是病根。(《博济方》醉仙散)
②治溢脂性脱发:鲜柳枝、亚麻仁各一两。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③治咳嗽气喘:亚麻仁、文旦皮,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亚麻子 麻风 皮肤痒疹 脱发 大便干燥 胡麻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