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概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
药性类别:发散风寒药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与用量: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临床应用:
1.苏叶汤(《不知医必要》)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4.5g,陈皮3g,甘草1.8g。加生姜2片煎服。方中紫苏解表散寒。
2.紫苏饮(《普济本事方》)治子悬胎气不和,胀满疼痛,兼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紫苏茎叶30g,大腹子、人参、川芎、陈皮、白芍药各15g,当归9g,炙甘草3g。水煎服。方中紫苏行气和胃。
3.紫苏散(《普济本事方》)治肺感风寒咳嗽:紫苏叶、桑白皮(蜜炙)、青皮、五味子、炒杏仁、麻黄、炙甘草各等份。为末,每次6g,水煎服。方中紫苏解表散寒。
紫苏叶 《中国药典》
【拼音名】 Zǐ Sū Yè
【英文名】 FOLIUM PERILLAE
【别名】苏叶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鉴别】
(1)本品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 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 ,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 ~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 小时,放冷,分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叶对照药材0.7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紫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Zǐ Sū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紫苏叶 赤苏叶 香苏叶 红苏叶 桂苏叶 风寒感冒 咳嗽呕恶 妊娠呕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264942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264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