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D -->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用于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则非蜀椒所宜矣。干姜亦温中之品,此证沉寒痼冷之在中者,性动而猖,其势向上,因用蜀椒复佐以干姜,镇以静而抑之使平。有谓附子驱寒止痛,何以舍而不用?曰:夫向上者,阴中有阳,实中有虚,何则?呕为实而有火之证,呕而不能饮食,中气大伤,自不得以附子攻也。爱用人参、饴糖补其虚乏。方名大建中汤者,宜矣。

【临床应用】1.腹痛呕吐:腹中痛甚则有块,平则无形,每每呕吐酸水。此属中虚,阳气不运。当与大建中汤。党参、蜀椒、干姜、金橘饼。2.蛔虫性肠梗阻:杨某,男,6岁。患蛔虫性肠梗阻,脐腹绞痛,呕吐不能食,呕出蛔虫一条。患儿面色萎黄有虫斑,身体瘦弱,手脚清冷,按其腹部有一肿块如绳团状,舌苔薄白,脉沉细。此中气虚寒,蛔虫内阻。治以温中散寒,祛虫止痛,用大建中汤。西党10g、川椒3g、干姜3g、饴糖30g,加槟榔10g、使君子10g,嘱服2剂。因患儿哭闹不休,进城买药缓不济急,乃先用青葱、老姜切碎捣烂,加胡椒末拌匀,白酒炒热,布包揉熨腹部,冷则加热再熨。肠鸣转气,腹痛渐减。药买到后急煎成汤,分小量多次服,一剂呕吐已止,再剂腹痛消失,并排出蛔虫一百多条。3.嗜睡:刘某,女,18岁。患病半年。起初胸脘闷痛,渐次困顿喜卧,多眠睡。近一月余来,无论上课或进餐行路时均不自主地入睡,以致辍学。神经科诊断为“发作性睡病”。刻诊精神困顿、时时入睡、呼之蒙昧、胸腹时时窜痛,余无所苦。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缓。此乃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阳为阴困,不得舒展,阳入于阴则寐;中阳虚衰,阴寒之气攻冲则胸腹窜痛。治拟温中健脾,大健中阳。人参、蜀椒各9k,干姜12k,饴糖30k,水煎服。眼药五剂后,胸腹窜痛消失,嗜睡稍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原方继进五剂,嗜睡大减,精神振作,舌质淡,苔薄,脉沉。更以原法加减服药十余剂,诸恙悉平。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摘录】《金匮》卷上

大建中汤--《千金》卷十九

【别名】大建中黄耆汤

【处方】饴糖半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2两,生姜8两,大枣20枚。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大建中汤--《千金》卷十九

【处方】甘草2两,人参3两,半夏1升,生姜1斤,蜀椒2合,饴糖8两。

【功能主治】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短,忽忽多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糖消,服7合。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3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1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汤,于中除去干姜之守中,易入生姜以散表,更加半夏以运痰,甘草缓急。药虽小变而大义不殊。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大建中汤--《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别名】八味大建中汤

【处方】黄耆4两,人参2两,大枣20枚(擘),当归2两,桂心6两,生姜1斤,半夏1升(洗),芍药4两,附子1两(炮),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治虚劳气血俱虚,腹中拘急或疼痛,喜温喜按,呼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不温,及阴证发斑。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阴证发斑。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胸背、手足发斑,稀少而微红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大建中汤  三物大建中汤  大建中黄耆汤  脾胃虚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建脾丸        下一篇:大麦敷方

>> 返回中药方剂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